《送毛君致仕还乡》

时间: 2025-01-04 08:02:19

古人避世事,岂问家有无。

但言鸿鹄性,不受樊笼拘。

公家昔盛时,阡陌连三衢。

食廪济寒饿,婚嫁营羁孤。

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

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

抚掌不复言,但以文字娱。

我恨见公迟,冉冉重霜须。

高吟看落笔,剧饮惊倒壶。

负罪不自知,适意忘忧虞。

忽闻叩天阍,言旋故山庐。

朋友不及谋,亲戚亦惊呼。

人生各有意,何暇问俗徒。

嗟我好奇节,叹公真丈夫。

天高片帆远,目断青风徂。

惟应东宫保,迎笑相携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人避世事,岂问家有无。
但言鸿鹄性,不受樊笼拘。
公家昔盛时,阡陌连三衢。
食廪济寒饿,婚嫁营羁孤。
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
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
抚掌不复言,但以文字娱。
我恨见公迟,冉冉重霜须。
高吟看落笔,剧饮惊倒壶。
负罪不自知,适意忘忧虞。
忽闻叩天阍,言旋故山庐。
朋友不及谋,亲戚亦惊呼。
人生各有意,何暇问俗徒。
嗟我好奇节,叹公真丈夫。
天高片帆远,目断青风徂。
惟应东宫保,迎笑相携扶。

白话文翻译

古人避开世俗的琐事,哪里会在乎家中是否富有。
他们只关心鸿鹄的性情,不受束缚。
当年在公家任职时,街道交错如三条大街。
靠着公家的俸禄,帮助那些寒冷饥饿的人,
婚嫁的事情也成了孤独的营生。
为追求高尚的理想,倾尽千金,
但一转眼,晚年却只得二千石的俸禄,
这是否值得我失去的?
我拍手不再言语,只用文字来消遣。
我恨你来得太迟,鬓边已渐染霜白。
高歌吟唱,写下诗行,豪饮一场,酒壶也被惊倒。
心中背负的罪责并不自知,
只求心情舒适,忘却忧虑。
忽然听到敲击天门的声音,
说是要回到故乡的小屋。
朋友们来不及商量,亲戚们也纷纷惊呼。
人生各有各的意图,哪有时间去问世俗的事情。
唉,我向往奇节,叹息你真是个丈夫。
天高云淡,帆远行,目送青风渐行渐远。
只希望能在东宫保重,迎接笑容相伴。

注释

  • 鸿鹄:指大雁,象征高远的志向。
  • 樊笼:比喻束缚人的事物。
  • 二千石:指古代官职的俸禄,二千石为较高的官职。
  • 冉冉:形容缓慢而渐渐地。
  • 抚掌:拍手,表示高兴或赞同。
  • 天阍:天门,古代神话中的天界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一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以其才华和政治见解著称。

创作背景

《送毛君致仕还乡》是苏辙在送别好友毛君时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惋惜与对人生的感慨。此时,苏辙已进入晚年,回首往事,感受到岁月无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毛君的送别,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思考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描绘的场景极具生活气息,古人避世而不问家事,表明诗人对高尚理想的向往。诗中提到的“鸿鹄性,不受樊笼拘”,体现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苏辙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也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诗人提及的“千金赴高义”与“晚为二千石”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高义”是否值得付出一切?而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诗人显得无奈和感伤。最后,诗人感叹人生各有各的追求,强调了每个人的选择与思想独立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极富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人避世事,岂问家有无:古人避开世俗的琐事,哪里会在乎家庭的富裕与否。
  2. 但言鸿鹄性,不受樊笼拘:他们只关心像鸿鹄一样的志向,不受外界的束缚。
  3. 公家昔盛时,阡陌连三衢:当年在公家任职时,街道交错如同三条大街。
  4. 食廪济寒饿,婚嫁营羁孤:依靠俸禄帮助饥寒交迫的人,婚嫁问题也变得孤独无依。
  5. 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为追求高尚的理想,倾尽千金,但一转眼却已失去。
  6. 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晚年只得二千石的俸禄,是否值得我所失去的?
  7. 抚掌不复言,但以文字娱:我拍手不再言语,只用文字来消遣。
  8. 我恨见公迟,冉冉重霜须:我恨你来得太迟,鬓边已渐染霜白。
  9. 高吟看落笔,剧饮惊倒壶:高歌吟唱,写下诗行,豪饮一场,酒壶也被惊倒。
  10. 负罪不自知,适意忘忧虞:心中背负的罪责并不自知,只求心情舒适,忘却忧虑。
  11. 忽闻叩天阍,言旋故山庐:忽然听到敲击天门的声音,言说要回到故乡的小屋。
  12. 朋友不及谋,亲戚亦惊呼:朋友们来不及商量,亲戚们也纷纷惊呼。
  13. 人生各有意,何暇问俗徒:人生各有各的意图,哪有时间去问世俗的事情。
  14. 嗟我好奇节,叹公真丈夫:唉,我向往奇节,叹息你真是个丈夫。
  15. 天高片帆远,目断青风徂:天高云淡,帆远行,目送青风渐行渐远。
  16. 惟应东宫保,迎笑相携扶:只希望能在东宫保重,迎接笑容相伴。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鸿鹄”比喻高尚的志向。
  • 对仗:如“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形成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朋友的怀念以及对世俗琐事的淡然,透出一种高尚与独立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鸿鹄: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樊笼:象征束缚与限制。
  • 天阍:象征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送毛君致仕还乡》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自由的追求
    B. 对世俗的无奈
    C. 对友人的怀念
    D. 以上皆是

  2. “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这句诗的含义是: A. 为追求高尚理想而付出巨资
    B. 失去的东西不值得
    C. 朋友的支持是重要的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冉冉重霜须”是形容: A. 朋友的年纪
    B. 诗人的感慨
    C. 生活的艰辛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送毛君致仕还乡》都表现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李白更多侧重于对友情的赞美和对前途的期望,而苏辙则更关注于人生的选择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全集》

相关诗句

古人避世事,岂问家有无。下一句是什么

但言鸿鹄性,不受樊笼拘。上一句是什么

但言鸿鹄性,不受樊笼拘。下一句是什么

公家昔盛时,阡陌连三衢。上一句是什么

公家昔盛时,阡陌连三衢。下一句是什么

食廪济寒饿,婚嫁营羁孤。上一句是什么

食廪济寒饿,婚嫁营羁孤。下一句是什么

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上一句是什么

千金赴高义,脱手曾须臾。下一句是什么

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上一句是什么

晚为二千石,得不偿所逋。下一句是什么

抚掌不复言,但以文字娱。上一句是什么

抚掌不复言,但以文字娱。下一句是什么

我恨见公迟,冉冉重霜须。上一句是什么

我恨见公迟,冉冉重霜须。下一句是什么

高吟看落笔,剧饮惊倒壶。上一句是什么

高吟看落笔,剧饮惊倒壶。下一句是什么

负罪不自知,适意忘忧虞。上一句是什么

古人避世事,下一句是什么

岂问家有无。上一句是什么

岂问家有无。下一句是什么

但言鸿鹄性,上一句是什么

但言鸿鹄性,下一句是什么

不受樊笼拘。上一句是什么

不受樊笼拘。下一句是什么

公家昔盛时,上一句是什么

公家昔盛时,下一句是什么

阡陌连三衢。上一句是什么

阡陌连三衢。下一句是什么

食廪济寒饿,上一句是什么

食廪济寒饿,下一句是什么

婚嫁营羁孤。上一句是什么

婚嫁营羁孤。下一句是什么

千金赴高义,上一句是什么

千金赴高义,下一句是什么

脱手曾须臾。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