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轻轻不畏风吹面,点点须防雨打头。
名异云冠精结构,形殊雪帽密绸缪。
惯遮樵子来荒径,好护渔翁上钓舟。
记否彼都缁撮咏,夫须妙制礼从周。
白话文翻译:
轻轻的雨笠不怕风吹脸,然而点点细雨还是要防着打在头上。
这雨笠的形状独特,像是云冠一样精致,样子又与雪帽不同,密密的绸缪包裹着。
它习惯性地遮挡着来荒径的樵子,保护着渔翁在船上钓鱼。
你还记得那些诗人吟咏它的情景吗?这雨笠的确是需要精巧的设计,才能符合周礼。
注释:
- 轻轻:形容轻盈、轻巧。
- 不畏:不怕,不惧。
- 须防:必须防备。
- 名异:名字不同,形状独特。
- 云冠:像云一样的帽子,形容雨笠的形态。
- 密绸缪:用细密的绸缪包裹。
- 樵子:砍柴的人。
- 渔翁:捕鱼的老人。
- 缁撮:指黑色的衣物,这里指代诗人们。
- 夫须:的确需要。
典故解析:
“礼从周”指的是《周礼》中的相关内容,周代的礼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秩序。诗中提到的雨笠似乎不仅是一种生活用品,还承载着文化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青麟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多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诗人以雨笠为题,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情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劳动者的关怀。
诗歌鉴赏:
《雨笠》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雨笠在风雨中的形象,展现出一种细腻的生活观察。诗的开头两句,写出雨笠的轻巧和实用,表现出一种不畏风雨的精神。接着,诗人通过对雨笠的细致描绘,展现出其独特的造型,既有实用性又不失美感。
诗中提到的樵子和渔翁,代表了普通劳动者的形象,雨笠不仅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也是自然环境中一份温暖的保护。最后,诗人提及那些吟咏雨笠的诗人,似乎在强调文化与生活的结合,雨笠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象征。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轻轻不畏风吹面:表达雨笠轻巧,佩戴者不惧风的吹打。
- 点点须防雨打头:尽管不怕风,但细雨仍需防备,体现出生活的智慧。
- 名异云冠精结构:雨笠的形态独特,像是云冠一般,形状精致。
- 形殊雪帽密绸缪:与雪帽不同,雨笠用密绸缪包裹,增强了防水性。
- 惯遮樵子来荒径:雨笠习惯性地保护樵夫,展现其功能性。
- 好护渔翁上钓舟:同样保护渔翁,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怀。
- 记否彼都缁撮咏:提及那些吟咏雨笠的诗人,强调文化的传承。
- 夫须妙制礼从周:雨笠需要精巧设计,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笠比作云冠和雪帽,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轻轻不畏风吹面,点点须防雨打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劳动者的关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雨笠作为一种生活用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笠:象征保护、生活的智慧。
- 樵子:象征劳动者的坚韧。
- 渔翁:象征简单生活的美好。
- 云冠、雪帽:象征自然与人造物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樵子”指的是: a) 渔民
b) 砍柴的人
c) 诗人 -
诗中提到的“云冠”比喻的是: a) 雪帽
b) 雨笠
c) 头巾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文化的传承
c) 劳动的意义
答案:
- b) 砍柴的人
- b) 雨笠
- b) 文化的传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在许青麟的《雨笠》中,雨笠作为生活用品,富有实用性与文化象征;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体现出对生活的另一种热爱和欣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年谱》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