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时间: 2025-01-19 17:51:25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寒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的巴陵,天天都有风,
春寒尚未结束,令园中的人感到畏惧。
海棠花不惜自己的胭脂色,
独自伫立在细细的雨中。

注释:

  • 巴陵:指今湖南岳阳,位于洞庭湖畔,春天气候温和,风景如画。
  • 怯园公:这里的“怯”字表示害怕或畏惧。“园公”指的是园中的人,可能是主人或游人。
  • 海棠:一种花,颜色鲜艳,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
  • 胭脂色:形容花的颜色像胭脂一样鲜红,生动形象。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海棠”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美丽的女性,传达出一种柔美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与义,字允恭,号清风,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寒仍在,气候未暖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春寒》是一首描写春天气候的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和对春天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二月巴陵日日风”引入,展示了春寒仍旧存在,似乎春天的温暖还未真正来临。接着“春寒未了怯园公”一句,暗示了人们在这寒冷的春日中感到的惆怅和无奈,似乎在表达一种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寒冷的无奈。

“海棠不惜胭脂色”展示了春花的娇艳,尽管春寒犹存,依然展现出美丽的姿态。这里海棠的花色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生命力,尽管环境严酷,它依然傲然独立于细雨之中,表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精神。整首诗通过对春寒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的期待与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月巴陵日日风”:描绘了二月的巴陵,风声萧瑟,透出春寒的气息。
    • “春寒未了怯园公”:反映了园中人因天气寒冷而感到的畏惧和无奈。
    • “海棠不惜胭脂色”:表现出海棠花的美丽,尽管环境恶劣,花依然展示出鲜艳的色彩。
    • “独立蒙蒙细雨中”:将海棠花在细雨中的孤独感描绘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棠花的颜色比作胭脂,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海棠花似乎在对抗寒冷,表现出一种生机与倔强。
    • 对仗:首尾相应,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寒冷之间的矛盾,传达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巴陵:象征着春天的地点,充满生机的地方。
  • 春寒: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期待。
  • 海棠: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坚韧,传达出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美丽与坚韧
    • C. 寒冷的气候
      答案:B
  2.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陈与义
    • C. 杜甫
      答案:B
  3. 诗中“怯园公”是指什么?

    • A. 园中的植物
    • B. 园中的人
    • C. 春天的景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陈与义的《春寒》更关注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的情感流露,而李白的作品则多表现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陈与义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春天的诗:古今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