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蓼屿》

时间: 2025-01-17 09:42:31

秋归南浦蟪蛄鸣,霜落横湖沙水清。

卧雨幽花无限思,抱丛寒蝶不胜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归南浦蟪蛄鸣,
霜落横湖沙水清。
卧雨幽花无限思,
抱丛寒蝶不胜情。

白话文翻译:

秋天到了南浦,蟪蛄在鸣叫;霜降在横湖上,沙子和水都显得清澈。躺在雨中,幽静的花儿让我无限思念;抱着丛中的寒蝶,情感难以承受。

注释:

  • 蟪蛄:一种秋天鸣叫的昆虫,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
  • 南浦:指南边的港口或岸边,这里特指作者所处的地点。
  • 霜落:霜降的时间,象征着秋冬交替。
  • 卧雨:躺在雨中,形象地描绘了雨天的闲适状态。
  • 幽花:指幽静的花朵,象征着内心的思念和情感。
  • 寒蝶:指在寒冷环境中飞舞的蝴蝶,通常象征着脆弱和难以承受的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以及与自然的情感连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见长,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在自然景物面前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悟。这一时期,苏轼经历了政坛的波折,心境愈发沉静,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苏轼的《蓼屿》是一首表现秋天风情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首句“秋归南浦蟪蛄鸣”通过对自然音响的描绘,勾勒出秋天的氛围,蟪蛄的鸣叫仿佛在提醒人们季节的变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秋的来临。接下来“霜落横湖沙水清”,不仅描绘了秋霜的清冷,也通过“沙水清”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清新。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无尽思念和情感的交织,正如“卧雨幽花无限思”所展现的那样,花的幽静与雨的缠绵让他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一句“抱丛寒蝶不胜情”以寒蝶的脆弱隐喻诗人内心的情感,寒冷的环境让他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情感的深刻,体现了对生命和情感的细腻感悟。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归南浦蟪蛄鸣:描绘了秋天的到来,蟪蛄的鸣叫象征着季节的变化。
  • 霜落横湖沙水清:通过描写霜降后的湖面,表现了秋天的清冷和宁静。
  • 卧雨幽花无限思:表达了在雨中躺卧时对幽静花朵的思念之情。
  • 抱丛寒蝶不胜情:通过寒蝶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脆弱与难以承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蟪蛄和寒蝶用于象征,表达季节与情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
  • 对仗:如“卧雨幽花”与“抱丛寒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自然景象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生命的脆弱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蟪蛄:象征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轮回。
  • :代表冷清和时间的流逝。
  • 幽花:象征内心的思念和孤独。
  • 寒蝶:暗示脆弱的情感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蟪蛄在诗中象征什么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卧雨幽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念
    • C) 愤怒
    • D) 安宁
  3. “寒蝶”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脆弱的情感
    • C) 春天的来临
    • D) 冬天的凋零

答案:

  1. C) 秋天
  2. B) 思念
  3. B) 脆弱的情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苏轼《蓼屿》李白《夜泊牛津》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强调壮阔的自然与人生的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蓼屿》,探索其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