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子勉三首》

时间: 2024-12-31 11:03:51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子勉三首
苏轼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看法与态度。惊人之句,有时会让人自傲地炫耀于王公贵族之间;而处士保持清白的节操,滑稽的言辞又如何能够显得出众。诗人提到深沉如同康乐(即康熙皇帝),简朴而远大如安丰(古地名),最终希望能与志同道合之人在林下共聚,品味清风明月的雅趣。

注释:

  • 惊人:令人惊讶的。
  • 傲王公:向王公贵族炫耀。
  • 处士:隐士,指那些保持清白节操的人。
  • 清节:清白的节操。
  • 滑稽:指幽默、滑稽的言辞,带有讽刺意味。
  • 康乐:指康熙皇帝,深沉有内涵。
  • 安丰:古地名,象征简朴而远大的理想。
  • 无俗气:没有世俗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诗词、散文、词等各类文学作品都有很高的成就,风格豪放、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期间,生活中遭遇了许多困境与磨难。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清白节操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表现了苏轼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清白节操的珍视。诗中“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一句,展现了诗人在面对权贵时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佳句不应沦为炫耀的工具,而应是表达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接下来的“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则强调了隐士的高洁,认为幽默和滑稽并不能掩盖其清白的节操。

而“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则用历史人物与地名来比喻理想的诗歌境界,深沉而简朴,反映出苏轼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最后一句“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则流露出他对于雅趣生活的向往,愿意与志同道合者在自然中共赏风雅,体现了其对自由与清净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好诗句让人惊叹,有的人可能因此自傲地向权贵展示。
  2.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隐士保持清白的节操,幽默的言辞又怎能显得出众呢?
  3.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深沉如同康熙皇帝,简朴而远大的理想如同安丰。
  4.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没有世俗的气息,期待与志同道合之人共游山林,享受清风明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隐士与权贵的态度,揭示了清白节操的重要性。
  • 比喻:用历史人物与地名比喻理想的艺术境界,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诗歌的真实与清白,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自由、自然与高洁情操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句:象征高尚的艺术追求。
  • 王公:代表权势与世俗的诱惑。
  • 处士:象征隐士的清白与高洁。
  • 林下风:象征自然的雅趣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处士”指的是哪类人? A. 权贵
    B. 隐士
    C. 商人
    答案:B

  2. “深沉似康乐”的“康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康熙皇帝
    C. 唐太宗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安丰”代表的是怎样的理想? A. 复杂华丽
    B. 简朴远大
    C. 世俗繁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 《赤壁赋》- 苏轼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为内敛,表达了对清白节操和高雅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奔放的个性与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