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山无时春,巉岩锁顽阴。
分明倚天壁,点缀无风林。
物固为人出,兴谁于此深。
穷奇真自蠹,诗句且娱心。
白话文翻译:
西山四季都没有春天,巍峨的岩石锁住了顽固的阴影。
清晰可见的天边壁立,点缀着没有风的树林。
万物本是为人所创造,兴致又有谁在这深处呢?
穷奇确实是自我侵蚀,诗句却能使我心情愉悦。
注释:
- 巉岩:形容岩石高耸、险峻。
- 顽阴:顽固的阴影,形容阴暗的环境。
- 倚天壁:直立的天边高墙,比喻高耸的山壁。
- 无风林:没有风的树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穷奇:古代神话中的一种怪兽,常比喻祸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论家,文学成就卓著,尤其以诗词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与友人鲁直相聚于雪林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严寒的冬季,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冷峻与人生的深邃,融入了他对生命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山的冬景为起点,描绘了严酷的自然环境。起句“西山无时春,巉岩锁顽阴”通过对西山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寒冷且沉闷的气氛,给人以压迫感。诗人用“分明倚天壁,点缀无风林”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描写出高耸的山壁与寂静的树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意境。接下来,“物固为人出,兴谁于此深”则引导读者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诗人发现万物的存在似乎是为了人类,但在这幽深的环境中,谁又能从中获得乐趣呢?最后一句“穷奇真自蠹,诗句且娱心”则转折,尽管外界的环境艰难,诗人却找到一丝慰藉,诗句能使他心情愉悦。这种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对美的追求,也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山无时春:西山一直没有春天,暗示了冷酷的环境。
- 巉岩锁顽阴:高峻的岩石锁住了阴影,体现了自然的严峻。
- 分明倚天壁:山壁清晰可见,强调了山的高大。
- 点缀无风林:无风的树林静谧而美丽,形成对比。
- 物固为人出:万物本是为人所创造,反映人类中心主义。
- 兴谁于此深:在如此深邃的环境中,谁能获得乐趣?
- 穷奇真自蠹:比喻外界的困扰与侵蚀。
- 诗句且娱心:尽管环境恶劣,诗却能带来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穷奇”比喻外界困扰。
- 对仗:首尾呼应,形成整齐的结构。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美的向往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孤独与冷酷的环境。
- 巉岩:代表自然的险峻。
- 无风林:象征静谧与内心的宁静。
- 诗句:代表文化与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山无时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寂寞
C. 兴奋
答案: B -
“穷奇”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困扰
C. 快乐
答案: B -
诗人通过什么找到心灵的慰藉? A. 自然
B. 诗句
C. 人生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与李白的作品,苏轼注重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加追求个体的自由与豪放,体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方向。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