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老楮》
时间: 2025-01-01 15:39: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宥老楮
——苏轼
我墙东北隅,张王维老谷。
树先樗栎大,叶等桑柘沃。
流膏马乳涨,堕子杨梅熟。
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
蹶之得舆薪,规以种松菊。
静言求其用,略数得五六。
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
黄缯练成素,黝面颒作玉。
灌洒烝生菌,腐余光吐烛。
虽无傲霜节,幸免狂酲毒。
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
投斧为赋诗,德怨聊相赎。
白话文翻译
在我家墙壁的东北角,种着王维所说的老树。
那树比樗树和栎树要高大,叶子也像桑树和柘树那样茂盛。
树上流出的树浆像马乳一样丰盈,树下落下的杨梅成熟了。
为什么要找这么一块土地,来养活这些无用的树木呢?
砍下它们可以得柴火,可以用来种松和菊。
我静静地思考它们的作用,大概可以数出五六个。
树皮可以用来做蔡侯的纸,果实可以入桐君的药方。
用黄缯练成素,黝黑的树木像玉一样闪光。
浇灌后,生出的菌类腐烂了光亮。
虽然没有傲霜的节操,但幸运地免于狂饮的毒害。
孤独的根基虽显得微陋,却有其生存的依赖。
投斧来赋诗,德与怨也可以相互弥补。
注释
- 樗栎:樗树和栎树,常见树种。
- 流膏:树木流出的汁液。
- 马乳:指树浆的丰盈。
- 丈地:指一块土地的面积单位。
- 蔡侯纸:古代著名的纸,蔡侯以造纸闻名。
- 桐君:古代神话中的药神。
- 黄缯:一种黄色的丝绸。
- 黝面:指树木的颜色,如黑色或暗色。
- 灌洒烝生菌:灌溉后滋生的菌类。
- 傲霜节:指坚贞的品格,常与梅花相提并论。
- 孤根信微陋:形容树木的根基单薄且不起眼。
- 投斧:比喻用斧头砍树,指诗歌的创作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受尽磨难,但其才华横溢,在诗、词、文、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作品常蕴含深厚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感情。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淡定与自省。诗中通过对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与自省的精神。
诗歌鉴赏
《宥老楮》既是一首描写植物的诗,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自省之作。苏轼通过描写栽种在墙角的老树,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尽管环境艰苦,但它们依然茁壮成长。这种坚持与生命力正是苏轼自身经历的写照。
诗中反复出现的“求其用”,不仅表现出他对树木的利用价值的思考,还暗示了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即使是看似无用的事物,在合适的条件下,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这种观点在诗中通过“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等典故得以体现,强调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此外,诗的末尾提到“德怨聊相赎”,表明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理解与包容,能够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解。这种人生哲学在苏轼的作品中一再出现,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墙东北隅,张王维老谷。”:描绘环境,表明这棵树的位置。
- “树先樗栎大,叶等桑柘沃。”:比喻树木的高大和叶子的繁茂。
- “流膏马乳涨,堕子杨梅熟。”:形象地描绘树浆丰盈,果实成熟的景象。
- “胡为寻丈地,养此不材木。”:表达对栽种这些树木的疑惑。
- “蹶之得舆薪,规以种松菊。”:提出砍伐树木的实际用途。
- “静言求其用,略数得五六。”:思考这些树木可能的用途。
- “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引用典故,强调树木的实际价值。
- “黄缯练成素,黝面颒作玉。”:营造出美丽的意象,表现物质的变化。
- “灌洒烝生菌,腐余光吐烛。”:描绘环境的变化与物质的轮回。
- “虽无傲霜节,幸免狂酲毒。”:表明对自身状况的反思与自我安慰。
- “孤根信微陋,生理有倚伏。”:承认自己的微薄,但也有生存的道理。
- “投斧为赋诗,德怨聊相赎。”:表现诗人用诗歌来调和人际关系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的汁液比作马乳,生动形象。
- 对仗:如“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录”,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树木、果实等意象丰富,象征着生命力与价值。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树木的生长,探讨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意象分析
- 树木:代表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象征着人在逆境中的坚持。
- 果实:象征着收获与希望,暗示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有其意义。
- 汁液:表现自然界的丰盈与生命的滋养,传达出一种生生不息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缯”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颜色
- B. 一种纸
- C. 一种丝绸
- D. 一种药材
-
苏轼在诗中反思了什么?
- A. 自己的过去
- B. 生活的意义
- C. 自然的美
- D. 朋友的关系
-
诗中提到的“德怨聊相赎”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 A. 对人际关系的冷漠
- B. 对恩怨的理解与包容
- C. 对道德的追求
-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宥老楮》与杜甫《春望》: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的思考,苏轼通过植物表现生命的顽强,而杜甫则通过国破家亡的悲痛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参考资料
- 《苏轼全传》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