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

时间: 2025-01-19 17:46:00

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

(二谢従宋武帝九日燕戏马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霜风透过衣裳,早晨起来,身体更加虚弱。
像我这样放荡不羁的人,谁会在意呢?
我惋惜你仍旧保持着志向,
但惟有遗憾不能带着桃叶女,来趁着菊花盛开的时节。
南台的二谢(谢安、谢眺)无人能继承,
我担心你的诗才会超越义熙(指王义熙)。

注释:

字词注释:

  • 霜风:指寒冷的秋霜之风。
  • 裌衣:指衣服,裌(zhào)是古代对衣服的称呼。
  • 支离:形容身体虚弱,散乱不堪。
  • 疏狂:放荡不羁,意指诗人的性情。
  • 坎轲:指古代骑马的勇士,表达对朋友志向的怜惜。
  • 桃叶女:传说中美丽的女子,象征爱情。
  • 菊花:秋天的花,象征高洁和清雅。
  • 南台二谢:指谢安和谢眺,二位著名的诗人。
  • 义熙:王义熙,指一个著名的文人。

典故解析:

  • 南台二谢:谢安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诗人,谢眺是他的侄子。二人都以其诗才闻名,诗中提到他们,意即对其才华的敬仰。
  • 桃叶女:源于古代传说,桃叶女是一位美丽的女子,象征着美好和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才横溢,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他的诗、词、文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面上是写给朋友的诗,但实则透露出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及对友人的关心,反映出当时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寒意和诗人身体的虚弱,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首句“昨夜霜风入裌衣”以自然景象引入,展现出季节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接着,诗人自嘲“疏狂似我人谁顾”,表达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对他人关心的渴望。这种情感在“坎轲怜君志未移”中得到了升华,诗人对友人志向的理解与共鸣,形成了深厚的情谊。后两句则通过对桃叶女和菊花的描写,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遗憾,表现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层次丰富而深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霜风入裌衣:通过描写霜风的凉意,渲染出寒冷的气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2. 晓来病骨更支离:清晨时,身体的虚弱加重,体现了年老体弱的惆怅。
  3. 疏狂似我人谁顾:自我贬低,表现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失落感。
  4. 坎轲怜君志未移:对友人志向的理解,表达出对友谊的珍视。
  5. 但恨不携桃叶女: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桃叶女象征着美好与爱情的结合。
  6. 尚能来趁菊花时:菊花盛开时节,象征着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7. 南台二谢无人继:感慨文才无继,表达对文学传承的惋惜。
  8. 直恐君诗胜义熙:对友人的诗才的欣赏与期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叶女”作为爱情与理想的象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用“怜”字赋予坎轲以情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个人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风:象征寒冷与孤独。
  • 病骨:象征衰老与无奈。
  • 桃叶女:象征美好与理想的爱情。
  • 菊花:象征秋天的成熟与清雅。
  • 南台二谢:象征文才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风”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与孤独
    • C. 春天
    • D. 暑气
    • 答案:B
  2. “桃叶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理想的爱情
    • C. 亲情
    • D. 事业
    • 答案:B
  3. 诗人对南台二谢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 A. 无人继承其文才
    • B. 他们的诗写得不好
    • C. 他们是朋友
    • D. 他们的生活富裕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可以进行对比,李白的豪放与苏轼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表达出对人生的豪情,而苏轼则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人生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