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退谷至广泉道中》

时间: 2025-01-17 08:42:23

曲曲绿坡道,翛然策杖登。

乱溪惟见石,半岭忽逢僧。

径转已无路,山开又一层。

祇园钟鼓静,何处觅秋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曲曲绿坡道,翛然策杖登。
乱溪惟见石,半岭忽逢僧。
径转已无路,山开又一层。
祇园钟鼓静,何处觅秋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曲折的绿坡小道,我悠然自得地手持拐杖向上攀登。在蜿蜒的溪流中,只有石头在闪现,走到半山时偶然遇见一位僧人。小路转弯处已经没有前路,但山的另一边又豁然开朗。祇园的钟声和鼓声都显得格外宁静,不知在何处寻找那秋天的灯火。

注释:

  • 翛然:悠然自得的样子,形容心情轻松自在。
  • 策杖:手持拐杖,表示行走或攀登。
  • 乱溪:指溪水流淌不规则的样子。
  • 祇园:古代寺庙,象征着宁静的修行之地。
  • 秋镫:秋天的灯,暗指温暖的光亮,常用来营造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珽,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体现了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蔡珽游山玩水之际,反映了他在自然中的闲适心境,表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正值清代,文人之间的山水游吟已然成为一种风尚,诗人通过这样的游历来陶冶情操,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开篇“曲曲绿坡道”以曲折的山路引领读者进入诗的意境,立刻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接下来的“翛然策杖登”则表现了诗人轻松的心态,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乱溪惟见石”,描绘溪水流淌中只有光秃的石头,突显了自然的原始与真实,似乎在暗示一种人生的哲理: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唯有简约的自然能带来心灵的宁静。而“半岭忽逢僧”则加入了人文关怀,僧人象征着一种超然的修行生活,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最后两句“径转已无路,山开又一层”与“祇园钟鼓静,何处觅秋镫”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是对前路的迷惘,另一方面则是对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在宁静与喧嚣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曲绿坡道:描绘小道的曲折,暗示旅途的复杂与丰富。
  2. 翛然策杖登:表现诗人放松的心态,象征着向自然的探索。
  3. 乱溪惟见石:强调自然中的孤独与真实,石头象征着坚韧。
  4. 半岭忽逢僧:引入人文元素,象征着修行与内心的平和。
  5. 径转已无路:表示在探索中遇到的困境。
  6. 山开又一层:暗示着希望与新的发现。
  7. 祇园钟鼓静:描绘寺庙的宁静,反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8. 何处觅秋镫:表达对温暖光亮的渴望,象征着对生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结合,深化意境。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逐步展开的景象,营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逃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坡道: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乱溪:代表人生的曲折与不易。
  • 僧人: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秋镫:象征温暖与希望,暗指人生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翛然”意指: A. 忧虑
    B. 悠然自得
    C. 迷茫
    D. 忍耐

  2. 诗人遇到僧人时,表现出: A. 紧张
    B. 迷惘
    C. 宁静
    D. 愤怒

  3. 该诗表现的主要主题是: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自然与心灵自由的向往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1.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2. 李白《庐山谣》:在表达对山水的赞美之余,更多地体现出诗人的豪放与奔放。

这些作品与蔡珽的《由退谷至广泉道中》相似地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追求,构成了中国古诗词中重要的山水文化传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与精神》
  • 《清代诗人蔡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