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

时间: 2025-01-19 21:31:01

茶瓯放手送归客,屋上鸣禽犹唤人。

山僧别我月中去,不过虎溪君莫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茶瓯放手送归客,
屋上鸣禽犹唤人。
山僧别我月中去,不过虎溪君莫嗔。

白话文翻译:

把茶杯放下,送你离去的客人,
屋顶上鸣叫的小鸟还在唤人。
山中的僧人月下与我告别,
只希望你在虎溪不必生气。

注释:

  1. 茶瓯: 茶杯,古人用来喝茶的器具。
  2. 归客: 离开的客人,指来访者即将离去。
  3. 鸣禽: 鸟鸣,指屋顶上叫唤的小鸟。
  4. 山僧: 指山中的和尚,常以隐居的形象出现。
  5. 虎溪: 可能为山间的一条溪流名,带有自然景观的意象。

典故解析:

“月中去”可能暗示着与友人的分别是在月光下,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虎溪”或许有其特殊的地理或文化背景,暗示着某种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闻名,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为题,诗中充满哲理和深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离别的时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开篇“茶瓯放手送归客”,既是对客人的送别,也是对茶文化的隐喻,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接着“屋上鸣禽犹唤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也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最后两句“山僧别我月中去,不过虎溪君莫嗔”则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借助“月”和“虎溪”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人的叮嘱。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然的心境,正如诗人所希望的那样,友人在离去的同时,也带着一份宁静的情感走向远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茶瓯放手送归客: 表达送别的情景,强调了离别的情感。
  2. 屋上鸣禽犹唤人: 通过鸟鸣声传达出一种自然的温暖与不舍。
  3. 山僧别我月中去: 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友情的珍贵。
  4. 不过虎溪君莫嗔: 用“虎溪”象征友人对离别的不满,体现了友人的理解与宽容。

修辞手法:

  • 对仗: 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通过茶、鸟、月、溪等意象的交织,展现出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祝福,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茶瓯: 代表友谊与生活的情感。
  2. 鸣禽: 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情感的呼唤。
  3. : 传统中象征离别与思念。
  4. 虎溪: 可能代表情感的波动与宁静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茶瓯放手送归客”中的“茶瓯”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茶叶
    B. 茶杯
    C. 茶壶
    D. 茶桌

  2. 诗中提到的“鸣禽”指的是什么? A. 画鸟
    B. 小鸟
    C. 大鸟
    D. 鳥的名字

  3. “山僧别我月中去”中的“月”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离别与思念
    C. 旅行
    D. 读书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李弥逊的作品在情感上更加细腻,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的诗则更多集中于对友人的深情和壮志的表达。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代诗词鉴赏》
  3.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