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残烟薄雾》

时间: 2025-01-14 03:51:17

残烟薄雾,杖东风排遣。

收拾轻寒做轻暖。

问墙偶屋角,多少青红,春不语,行处随人近远。

穿帘花影乱,金鸭香温,幽梦醒时午禽啭。

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暗消了、清愁一半。

且莫放、浮云蔽晴晖,怕惹起羁人,望中凝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残烟薄雾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残烟薄雾,杖东风排遣。
收拾轻寒做轻暖。
问墙偶屋角,多少青红,
春不语,行处随人近远。
穿帘花影乱,金鸭香温,
幽梦醒时午禽啭。
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
暗消了清愁一半。
且莫放浮云蔽晴晖,
怕惹起羁人,望中凝恋。

白话文翻译:

在残烟和薄雾中,我借着东风来驱散这清寒。
把轻寒变作轻暖,真是令人舒心。
不禁问墙角的偶然,那里有多少青色与红色,
春天静默无言,行走的地方随人近远而异。
穿过窗帘,花影纷乱,金色的鸭子散发着温香,
在幽梦醒来时,午间鸟儿啼叫。
任凭书本抛置,枕头推开,
轻轻啃咬花蕊,攀爬着枝条,
在无意中消散了心中的一半愁苦。
且不要让浮云遮住晴朗的阳光,
怕引起那羁旅之人,心中眷恋的凝视。

注释:

  • 杖(zhàng):用手杖支撑,借助东风。
  • 排遣:驱散、摆脱。
  • 轻寒:指微寒的感觉。
  • 青红:青色与红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 幽梦:指美好的梦境。
  • 羁人:指身在外地的人,流浪者。

典故解析:

此词中并未明显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整体意境符合宋代文人对春天的感悟与寄托,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多以清新、雅致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春季,表现了诗人在春天的轻松愉悦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洞仙歌·残烟薄雾》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和内心的沉静。开头“残烟薄雾,杖东风排遣”便引入了一种轻松的氛围,诗人用东风驱散残烟与薄雾,象征着一种新生与希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墙角的青红与花影的纷乱,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多彩。

在“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中,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放松与享受,似乎在与自然和谐共处,忘却烦恼。最后两句“且莫放浮云蔽晴晖,怕惹起羁人,望中凝恋”则流露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既有对自然的珍惜,也有对世俗羁绊的思考。

整首词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既有自然的描写,又有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李弥逊通过细腻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残烟薄雾,杖东风排遣。”:描绘春天的晨雾与微风,表现诗人借风驱散寒意的轻松。
    • “收拾轻寒做轻暖。”:将寒意转变为暖意,暗喻心境的变化。
    • “问墙偶屋角,多少青红,春不语,行处随人近远。”:墙角的青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春天虽无言,但存在于每一个角落。
    • “穿帘花影乱,金鸭香温,幽梦醒时午禽啭。”:描绘温暖的春日,花影和鸟鸣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暗消了清愁一半。”:表现诗人对生活的放松与享受,抛开烦恼。
    • “且莫放浮云蔽晴晖,怕惹起羁人,望中凝恋。”:表达对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惧怕浮云遮住阳光。
  • 修辞手法

    • 比喻:“轻寒做轻暖”将心情的变化比作气候的变化。
    • 拟人:“春不语”赋予春天以人的特性,表达其沉默的美。
  • 主题思想: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春日中的轻松与愉悦,以及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残烟薄雾:象征春天的晨曦与新生。
  • 青红: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多彩。
  • 花影:代表春日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金鸭:象征温暖与繁荣。
  • 羁人:象征对自由的渴望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杖东风排遣”中,“杖”的意思是: A. 拴住
    B. 借助
    C. 反对
    D. 隐藏

  2. “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表现的情感是: A. 忧愁
    B. 放松
    C. 愤怒
    D.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羁人”是指: A. 旅行的人
    B. 远方的人
    C. 被束缚的人
    D. 忙碌的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定风波》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弥逊与苏轼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李弥逊更注重细腻的春日描写,而苏轼则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李弥逊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