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兴亡非一代,形胜览层楼。
渭水千年浊,秦山万里秋。
豺狼互吞噬,盗贼化王侯。
邮置无馀马,皇华不肯休。
白话文翻译
兴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站在高楼上可以俯瞰美景。渭水流淌千年依旧浑浊,秦山在万里之外显得苍茫而秋意浓厚。豺狼相互吞噬,盗贼竟然化身成了王侯。如今邮政服务已无多余的马匹,皇帝的华丽也不再安宁。
注释
- 兴亡非一代:兴旺与衰亡并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暗示历史长河中的兴衰变迁。
- 形胜:形势与胜景的结合,形容自然景观的优美。
- 渭水千年浊:渭水流域的水质浑浊,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 秦山万里秋:秦山远在天边,秋天的景色显得更加苍凉。
- 豺狼互吞噬:豺狼象征着贪婪与残忍,暗指内斗和互相残杀的局面。
- 盗贼化王侯:盗贼的行为与王侯的权力交织,反映社会不公的现象。
- 邮置无馀马:邮政系统的衰败,暗示国家的衰弱。
- 皇华不肯休:皇权的奢华却难以安宁,反映了社会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季振宜(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多表现历史感与社会时局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以历史与现实结合,通过个人感悟引发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潼关有感》创作于清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之际,诗人通过对潼关的描写,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潼关作为重要的军事关口,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诗中对景的描绘,反映了历史的深邃与现实的苦涩。
诗歌鉴赏
《潼关有感》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全诗围绕“兴亡”这个主题展开,首先提出兴亡并非一朝一夕的道理,指出历史的长河中,兴衰是不断交替的现象。接着通过“渭水”和“秦山”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苍凉感。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接下来的“豺狼互吞噬,盗贼化王侯”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混乱,贪婪与权力的交织让人心生不安。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当下国家命运的忧虑,邮政衰败与皇权的不安,暗示着国家的衰弱与动荡。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与社会的多变性,引发读者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兴亡非一代:强调历史的延续性,兴衰并非一代人所能改变。
- 形胜览层楼:从高处俯瞰,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
- 渭水千年浊:渭水的浑浊象征着历史的复杂与不堪。
- 秦山万里秋:遥远的秦山在秋天中显得更加苍凉,反映了历史的沧桑。
- 豺狼互吞噬:社会内部的斗争与残忍相互交织。
- 盗贼化王侯:权力与财富的腐败,揭示社会的不公。
- 邮置无馀马:邮政的衰败象征国家的衰弱。
- 皇华不肯休:即便皇权奢华,却难以安宁,暗示社会的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兴亡非一代,形胜览层楼”,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豺狼”比喻贪婪与残忍,生动形象地传达了社会的黑暗。
- 意象:渭水与秦山的描绘,营造出历史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人间冷暖的深切感悟。诗中透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挣扎。
意象分析
- 渭水: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沧桑,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秦山:象征着大自然的恒久与历史的厚重。
- 豺狼:象征着社会的黑暗与贪婪。
- 王侯:象征着权力的腐败与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兴亡”指的是: A. 个人的生死
B. 国家历史的变迁
C. 自然的循环
D. 诗人的情感变化 -
“豺狼互吞噬”的意思是: A. 豺狼相互帮助
B. 社会内部的斗争
C. 天然选择
D. 和平共处 -
诗中的“渭水千年浊”暗示了: A. 自然变化
B. 历史的沉重
C. 诗人的忧伤
D. 时代的进步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季振宜的《潼关有感》更关注历史的沉重与社会的黑暗,而《春望》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与个人的忧国之情。两者同样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但表现出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季振宜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历史与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