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

时间: 2024-12-29 19:06:24

百年过半学忘情,绮语芟除手亦生。

因甚对花情未了,杜鹃颜色正倾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年过半学忘情,
绮语芟除手亦生。
因甚对花情未了,
杜鹃颜色正倾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百年人生中,渐渐学会忘却情感,但对美丽的杜鹃花依然心存眷恋。尽管过往的花言巧语已经被抛弃,心中仍难以割舍对花的情感,尤其是现在杜鹃花正盛开,艳丽的色彩如同倾城之美。

注释:

  • 百年过半:指人生已过半生,暗示时间的流逝。
  • 学忘情:学习如何放下情感,意味着经历了许多事情。
  • 绮语:美丽的言辞,通常指情感上的甜言蜜语。
  • 芟除:除去,清除的意思。
  • 因甚:为何,为什么。
  • 情未了:感情未了结,依然存在。
  • 倾城:形容美丽,能倾倒整个城市的容貌。

典故解析:

“杜鹃”在古代文人中常常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尤其与情感相关的诗词中频繁出现。杜鹃的叫声被视为悲鸣,常引发人们对过往情感的回忆。该诗通过杜鹃花的颜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守礼,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多反映出对人生感慨与情感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思想碰撞之际,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开始反思情感与生活的意义,杜鹃花作为美丽的象征,成为他情感寄托的对象。

诗歌鉴赏:

这首《杜鹃花》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情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在“百年过半”中蕴含了岁月的沧桑,诗人似乎在回顾自己的人生旅程,经历了无数的情感波折与心灵的洗礼后,逐渐学会了忘却。然而,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却始终萦绕在心间,使得他无法完全割舍。特别是“杜鹃颜色正倾城”,不仅描绘了杜鹃花的美丽,更是象征着诗人对那个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执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无尽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年过半学忘情:诗人自我反思,感叹人生已过半,学会了放下情感。
  2. 绮语芟除手亦生:抛弃了曾经的甜言蜜语,手中却依然有生机。
  3. 因甚对花情未了:对杜鹃花的情感仍然未曾忘却,表达了情感的复杂。
  4. 杜鹃颜色正倾城:杜鹃花的美丽正在盛放,吸引了所有的目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杜鹃花比作倾城之色,形象地展示了其美丽。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杜鹃花赋予了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人生的反思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揭示了人在经历了情感的波折后,仍难以忘怀内心的热爱,尤其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着美丽与思念,同时也代表着生命的短暂与离别的哀伤。
  • 颜色:色彩的鲜艳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学忘情”是什么意思? A. 学习放下情感
    B. 学习爱
    C. 学习生活
    D. 学习诗歌

  2. 诗中提到的“杜鹃颜色正倾城”描述了什么? A. 杜鹃花的颜色
    B. 杜鹃鸟的叫声
    C. 城市的美丽
    D. 诗人的情感

  3. 这首诗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生命的反思与对美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亲情的珍惜

答案: 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表达对春天美好事物的赞美与留恋。
  • 《红豆》 by 王维:借红豆寄托相思之情。

诗词对比:

  • 《离骚》 by 屈原: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离别的伤感,主题相近,但更具史诗感。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杜鹃花的情感相比,更多的是对人情的留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