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十之二)》

时间: 2025-01-14 23:20:27

面目本来是道,阴阳造化成丹。

骑牛寻犊不知原。

真是三家村汉。

古圣立言设象,后人得象忘言。

且如乾画必三川。

舍此如何烹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十之二) 作者:夏元鼎 〔宋代〕

面目本来是道,阴阳造化成丹。 骑牛寻犊不知原。真是三家村汉。 古圣立言设象,后人得象忘言。 且如乾画必三川。舍此如何烹炼。

白话文翻译:

外表和本质都是道,阴阳变化炼成丹。 骑着牛寻找丢失的牛犊却不知其根源。真是个乡下人。 古代圣人设立言辞和象征,后人只得到了象征却忘记了言辞。 就像乾卦的画法必定是三道横线。舍弃这些如何炼丹呢?

注释:

  • 面目:外表和本质。
  • 道:指宇宙的根本原理。
  • 阴阳:中国哲学中的一对基本概念,代表宇宙间的两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力量。
  • 造化:自然的变化和创造。
  • 丹:道教中指炼制的药物,常比喻为修炼的成果。
  • 骑牛寻犊:比喻做事不得要领,不知根本。
  • 三家村汉:指乡下人,缺乏见识的人。
  • 古圣:古代的圣人。
  • 立言设象:设立言辞和象征。
  • 得象忘言:只理解了表面的象征,而忘记了深层的含义。
  • 乾画必三川:乾卦的卦象由三条横线组成。
  • 烹炼:指炼丹的过程。

诗词背景: 夏元鼎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道家思想和修炼之道。这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探讨了道家修炼的本质和方法,强调了理解和实践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比喻,传达了道家修炼的核心思想。首句“面目本来是道”直接点明了修炼的本质,即外表和内在都是道的体现。接下来的“阴阳造化成丹”进一步解释了修炼的过程,即通过阴阳的调和来炼成丹药。诗中的“骑牛寻犊不知原”和“真是三家村汉”讽刺了那些只知表面而不知根本的人。最后两句“古圣立言设象,后人得象忘言”和“且如乾画必三川。舍此如何烹炼”强调了理解和实践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深入理解古圣的言辞和象征,才能真正掌握修炼的方法。

诗词解析:

  • 首句“面目本来是道”直接点明了修炼的本质,即外表和内在都是道的体现。
  • “阴阳造化成丹”进一步解释了修炼的过程,即通过阴阳的调和来炼成丹药。
  • “骑牛寻犊不知原”和“真是三家村汉”讽刺了那些只知表面而不知根本的人。
  • “古圣立言设象,后人得象忘言”强调了理解和实践的重要性。
  • “且如乾画必三川。舍此如何烹炼”指出只有深入理解古圣的言辞和象征,才能真正掌握修炼的方法。

意象分析:

  • “面目”和“道”:代表外表和内在的统一。
  • “阴阳”和“造化”:代表自然的变化和创造。
  • “骑牛寻犊”:比喻做事不得要领,不知根本。
  • “三家村汉”:代表缺乏见识的人。
  • “乾画必三川”:代表理解和实践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1. 诗中的“骑牛寻犊”比喻什么? A. 做事得要领 B. 做事不得要领 C. 修炼的方法 答案:B

  2. 诗中的“乾画必三川”指的是什么? A. 乾卦的卦象 B. 修炼的方法 C. 古圣的言辞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探讨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 《周易》:涉及阴阳和卦象的经典著作。

诗词对比:

  • 《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与本诗的“面目本来是道”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道的本质。
  • 《周易》中的卦象与本诗的“乾画必三川”有相似之处,都涉及了象征和理解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 《道德经》
  • 《周易》
  • 《宋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