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
时间: 2025-01-07 18:0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白话文翻译:
锦里先生自嘲自己狂妄,不要欺侮我这九尺高的白发苍苍。
诗人虽然老去,但莺莺还在,而公子们却忙于归来。
在柱子下相见的君子仍然有牙齿,而江南的刺史却已经没有了肠子。
我一生错做安昌的客人,偶尔派彭宣去后堂。
注释:
- 锦里:指的是成都的锦里,历史上是一个繁华的地方。
- 九尺:形容身高或年纪大,诗人用以自谦。
- 鬓眉苍:指白发,表示年老。
- 莺莺:指年轻的女子,象征青春和活力。
- 公子:指年轻的男子,通常指风流倜傥的青年。
- 柱下相君:指在柱子下与君子相遇。
- 江南刺史:指地方官员,暗喻其衰落。
- 安昌客:指诗人自认为的身份,安昌为古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奔放,也有细腻派的深情,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八十五岁时,表达了他对衰老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变化和个体命运的思考。诗中提到的“买妾”暗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迁与对女性的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锦里先生”自谦开篇,展现了苏轼面对年老的态度。他用“自笑狂”来形容自己的不羁与洒脱,表明了对生活的豁达。接着,诗人提到“莺莺”和“公子”,对比了青春与衰老,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在“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中,诗人用牙齿和肠子作为隐喻,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生存的无常,突显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最后,结尾以“平生谬作安昌客”自嘲,表达了对自己一生的反思,虽然身处繁华,但内心却是孤独的。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自身命运的认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锦里先生自笑狂:自嘲年老,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 莫欺九尺鬓眉苍:告诫他人不要小看自己,尽管年老,但内心依然年轻。
- 诗人老去莺莺在: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坚持。
- 公子归来燕燕忙:描绘了年轻人的活力,形成对比。
- 柱下相君犹有齿:暗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生命的延续。
- 江南刺史已无肠:暗示衰落与失落,表现了对现实的失望。
- 平生谬作安昌客:对自己一生的反思,感叹人生的无常。
- 略遣彭宣到后堂:象征着向往与怀旧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常见的对仗手法,使诗歌节奏感增强。
- 比喻:将“齿”与“肠”作比喻,增强了诗句的意象。
- 自嘲: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对衰老的接受与对社会的观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感慨与接受,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管面对衰老与孤独,依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里:象征繁华与历史。
- 莺莺:代表青春与美好。
- 公子:象征年轻与活力。
- 柱下:隐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刺史:象征权力与地位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自称“锦里先生”,他的态度是: A. 自卑
B. 自嘲
C. 自豪
答案:B -
“柱下相君犹有齿”的意思是: A. 君子年老
B. 君子活力依旧
C. 君子失去生命
答案:B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年轻的美好
B. 生命的无常
C. 富贵荣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轼的诗更具社会观察和人生反思,李白则更强调个体的自由与洒脱。苏轼的诗在形式上更为严谨,而李白则自由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