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始平公忆东平》
时间: 2025-01-04 07:1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岩秀色拥晴川,
万顷陂不上下天。
委地针监随处市,
蔽空桑柘不容田。
讼庭虚静官曹乐,
儒服宽长邑里贤。
不为从知方负羽,
独乘渔艇老风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山川秀美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千山万壑的秀丽景色环绕着清澈的河流,广袤的水田与天空相接。市集上人来人往,针线、监视的人随处可见,而高大的桑树和柘树遮蔽了田地。法庭上空无一人,官员们悠闲地享乐,而身着儒服的贤人们在乡里安详地生活。诗人并不是因为功名利禄而随波逐流,而是独自驾着渔船,享受着岁月的宁静与风烟。
注释:
字词注释:
- 千岩:形容山的多与高。
- 晴川:晴朗的河流。
- 万顷:形容广阔的水田面积。
- 委地:指地面上,形容放置的状态。
- 针监:指针线和监视的人,表现市集的繁忙。
- 蔽空:遮蔽天空。
- 桑柘:桑树和柘树,常用作农田的代表。
- 讼庭:指法庭。
- 官曹:官员和职员。
- 儒服:儒生的服饰,象征读书人。
- 负羽:指依附于他人,失去自我。
- 渔艇:小船,表明诗人选择的生活方式。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宁静的乡村生活和对官场的冷静观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撰《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以历史为鉴,反映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司马光的晚年,生活在政治动荡的年代,他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逃避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诗中展现的山水之美和田园风光,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四句通过丰富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氛围,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形成强烈的对比。
后四句则转向人文关怀,描绘了乡村中的官场和读书人的生活,表现出一种闲适和淡泊名利的态度。诗人没有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独自划着渔船,享受生活的乐趣,表达了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省。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使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岩秀色拥晴川:千山的秀美景色环绕着清澈的河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
- 万顷陂不上下天:广袤的水田与天空相接,显现出一幅广阔的田园画面。
- 委地针监随处市:市集上充满了忙碌的人群和活动,表现出繁荣的市井生活。
- 蔽空桑柘不容田:高大的桑树和柘树遮蔽了田地,强调了自然与农田的紧密联系。
- 讼庭虚静官曹乐:法庭上空无一人,官员们悠闲地享乐,反映出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
- 儒服宽长邑里贤:身着儒服的乡贤在乡里安详地生活,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安逸生活。
- 不为从知方负羽:诗人不愿意随波逐流,失去自我,表现出对个体自由的渴望。
- 独乘渔艇老风烟:诗人选择独自驾着渔船,享受生活的宁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结合,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对仗:每两句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山水、田园、官场、儒生等意象的交融,构成了诗歌丰富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岩秀色: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壮丽。
- 晴川:表达清新、明亮的生活环境。
- 万顷陂:代表丰饶的土地和富足的生活。
- 桑柘:反映传统农业文化和乡土情怀。
- 渔艇:象征自由和独立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岩秀色拥晴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繁华的城市
- B. 壮丽的自然风光
- C. 忙碌的市场
- D. 荒凉的乡村
-
诗人选择独自乘渔艇的原因是什么?
- A. 寻找财富
- B. 追求自由与宁静
- C. 追逐名利
- D. 逃避责任
-
诗中的“儒服宽长邑里贤”体现了什么?
- A. 读书人的安逸生活
- B. 官员的奢华
- C. 市井的繁华
- D. 自然的和谐美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 陶渊明《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对比:
- 《奉和始平公忆东平》与《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田园的热爱,但《饮酒》更直接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哲学思考,而《奉和始平公忆东平》更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