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
司马光 〔宋代〕
厚於太古暖於春,
耳目无营见道真。
果使屈原知醉趣,
当年不作独醒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比太古更厚重,比春天更温暖,
耳朵和眼睛没有琐事的困扰,能够看到真正的道理。
如果屈原知道醉酒的乐趣,
那么当年他就不会做那个独自清醒的人了。
注释:
- 厚於太古:比起太古时代更加厚重,形容情感或思想的深邃。
- 暖於春:比春天更温暖,形容温暖的情感或环境。
- 耳目无营:耳朵和眼睛没有琐事的纷扰,形容心境的宁静。
- 见道真:看见真正的道理或真理。
- 屈原:春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离骚》闻名,因国家动乱而怀才不遇。
- 独醒人:指在众人醉酒时保持清醒的人,通常暗指孤独或清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著称,倡导以史为鉴,注重实用,推崇古典文化。他的诗歌风格简练而深刻,常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思想活跃,文人对酒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相结合,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诗中借古人屈原来表达对醉酒之乐的赞美,寓意深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醉”为题,既是对饮酒之乐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出醉酒的厚重与春天的温暖,似乎暗示着醉酒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愉悦,还有内心的富足与宁静。第二句则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心境,耳目无忧,能够洞察真理,这种状态正是醉酒所能带来的。
接下来,诗人引入屈原,借其孤独的清醒与醉酒的乐趣形成对比,暗示如果屈原能够领悟醉酒的乐趣,他或许会选择不再孤独地清醒。这一转折不仅增加了诗的深度,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诗人在这里既对屈原的悲剧表示惋惜,又表达了对醉酒的豁达态度,反映出一种人生的智慧。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蕴,意象丰富,给人以深思的空间,体现了司马光对人生、对酒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厚於太古暖於春:以太古和春天作比较,强调醉酒的深厚和温暖。
- 耳目无营见道真:强调在没有外界纷扰的状态下,能够看到真理。
- 果使屈原知醉趣:假设屈原知道醉酒的乐趣。
- 当年不作独醒人:如果屈原懂得醉酒的好处,就不会选择孤独的清醒。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太古和春天,强调醉酒的独特魅力。
- 假设:使用假设的语气,增强了诗句的哲理性。
- 象征:屈原象征着清醒与孤独,醉酒则象征着放下与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醉”的主题,探讨了醉酒与清醒之间的哲理关系,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醉酒乐趣的赞美,强调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象征欢乐、放下与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 屈原:象征孤独、清醒与对理想的坚持。
- 春:象征温暖、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屈原”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汉代
B. 春秋时期
C. 唐代 -
诗中“耳目无营”的意思是什么? A. 指视听受到干扰
B. 指心境宁静,没有外界纷扰
C. 指耳朵和眼睛有病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达醉酒的乐趣? A. 对比
B. 拟人
C. 夸张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司马光的《醉》,都表达了对酒的热爱,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司马光则更多了一层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不同的饮酒态度与人生感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名家解析》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