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昌言舍人得告还蜀三首 其一
作者:司马光
迢递铜梁道,凝严青琐闱。
负书当日去,鸣玉此时归。
乡树迎朱毂,江花照锦衣。
临邛不足并,荣耀古今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从铜梁到蜀地的漫长旅途,诗人感受到天气的严寒和情感的凝重。诗中的“负书”指的是带着书信离开,而“鸣玉”则是指带着书信归来的声音。乡间的树木在等待着朱色车轮的归来,江边的花朵映衬着华丽的衣袍。在临邛这个地方,过往的荣光已不再,古今的荣耀更加显得稀少。
注释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铜梁道:指通往蜀地的道路,铜梁是位于四川的一个地方。
- 凝严:天气寒冷且凝重。
- 青琐闱:指青色的门阀,表示居所。
- 负书:带着书信出行。
- 鸣玉:比喻书信带来的消息或声音。
- 朱毂:指红色车轮,象征归来的人。
- 江花:指江边的花朵。
- 锦衣:华丽的衣服,象征身份和地位。
- 临邛:古地名,今四川邛崃。
- 荣耀古今稀:指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稀缺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冲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兼擅诗文,主张理学,提倡节俭和实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昌言舍人归蜀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归乡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朋友归乡的祝福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开篇“迢递铜梁道”便设定了诗歌的背景,展现了旅途的遥远与艰辛,接着“凝严青琐闱”描绘了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寒冷和孤独。通过“负书当日去,鸣玉此时归”,诗人将离别与重逢的时刻紧密相连,体现出书信在古代交往中的重要性与情感的传递。
“乡树迎朱毂,江花照锦衣”两句生动描绘了归乡的温暖场景,乡树与江花仿佛在迎接归来的人,营造了一种温馨与喜悦的气氛。然而,最后两句“临邛不足并,荣耀古今稀”则转向了一种沉重的思考,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显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哲理,情感真挚而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迢递铜梁道:形容铜梁之路漫长,暗示旅途艰辛。
- 凝严青琐闱:描绘诗人所处的环境,营造寒冷的气氛。
- 负书当日去:强调离别的重要性,书信承载着情感。
- 鸣玉此时归:暗示归来的声音,表明重逢的希望。
- 乡树迎朱毂:表现乡土情深,迎接归人的热忱。
- 江花照锦衣:展现归人华丽的衣着,象征身份与地位。
- 临邛不足并:感慨临邛的繁华已不如昔日。
- 荣耀古今稀:强调历史的辉煌已不再,感叹世事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鸣玉”比喻书信的声音,增添了诗意。
- 对仗:如“乡树迎朱毂,江花照锦衣”,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比古今的荣耀,强调失落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绘和对归乡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情感基调复杂而深沉。
意象分析
- 铜梁道:象征着离别与旅程的艰辛。
- 青琐闱:代表着冷清的居所,暗示孤独。
- 鸣玉:暗喻书信带来的希望与情感交流。
- 朱毂与锦衣:象征归来后的尊贵与温暖。
- 荣耀古今:体现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铜梁道”主要象征什么?
- A. 离别的艰辛
- B. 归乡的快乐
- C. 古代的繁华
- D. 书信的传递
-
“乡树迎朱毂”中的“朱毂”指代:
- A. 归来的车轮
- B. 书信的声音
- C. 美丽的江花
- D. 古老的城门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乐
- B. 愤怒
- C. 愁苦
- D. 平静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离别与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兄弟的思念,情感深厚。
诗词对比
- 《送别》 李叔同与《送昌言舍人得告还蜀三首 其一》:两者都涉及送别,但李叔同更侧重于对离别情感的直接表达,而司马光则结合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思考,意境更加深远。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司马光评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