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

时间: 2025-01-04 08:21:08

卢肇时推重,终军众共贤。

如可夺标日,未及弃繻年。

官历清涂遍,名居美事先。

人间有五福,视履岂非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名: 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
卢肇时推重,终军众共贤。
如可夺标日,未及弃繻年。
官历清涂遍,名居美事先。
人间有五福,视履岂非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太师的怀念与赞美。卢肇在世时受到重视,终军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如果能如同夺取日头般光彩照人,然而却未能如愿以偿。官场生涯清白而广泛,声名在世间先于美好事物。人间有五福,难道仅仅凭借表面就能涵盖一切?


注释

字词注释:

  • 卢肇: 古代著名官员,以德行和才华受到推崇。
  • 终军: 指终军之才,意指那些有才华的人。
  • 夺标日: 比喻光辉灿烂的表现。
  • 弃繻年: 指年华的流逝。
  • 官历清涂遍: 指官职清白,经历广泛。
  • 五福: 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的五种幸福,分别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典故解析:

  • 卢肇、终军: 代表了历史上被后人所敬仰的官员和人才。
  • 五福: 源自古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他的诗歌风格简洁明了,常融入历史典故,彰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太师去世之际,诗人通过对王太师的追忆,表达了对其德才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的期望与评价。


诗歌鉴赏

《北京留守王太师挽歌词二首》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感慨的挽歌。诗中通过对王太师生平的回顾,展现了其在官场上的清白与成就。开篇提到卢肇与终军,暗示王太师同样具备卓越的才能与高尚的品德,体现出诗人对他身世的重视。接着提到“如可夺标日”,将王太师的才能与光辉表现比作日头,如此夸张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后半部分提到“官历清涂遍,名居美事先”,表达了王太师在仕途上的坦荡与光辉历程。诗的最后一句提到“五福”,则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幸福不仅仅在于表面的风光,亦在于内在的德行与造福他人的能力。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怀念转向反思,既有对王太师的追思,也蕴含了对人生价值和官德的深刻理解,典雅而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卢肇时推重: 提及历史上受到重视的卢肇,暗示王太师的地位。
  2. 终军众共贤: 终军等人都是贤良淑德的代表,表现出诗人对王太师的期待与认可。
  3. 如可夺标日: 如果能像日头一样夺目,那是何等的荣耀。
  4. 未及弃繻年: 然而美好的年华却未能长久,流逝无情。
  5. 官历清涂遍: 指在官场上历经磨练而身心清白。
  6. 名居美事先: 声名在世间早已传播,超越了美好的事迹。
  7. 人间有五福: 引用五福,暗示幸福的多元与深刻。
  8. 视履岂非全: 表明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能只看表面。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夺标日”形象地比喻王太师的光辉。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王太师的深切怀念与敬仰,深入探讨了人生命运与官德的关系,强调了内在的道德与外在的荣耀之间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辉: 象征成就与才能。
  • 清白: 象征品德与正直。
  • 五福: 象征幸福与美好生活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太师的生平中提到哪位历史人物?

    • A. 卢肇
    • B. 杜甫
    • C. 李白
  2. “五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 长寿
    • B. 富贵
    • C. 美貌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本诗的对比:都涉及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杜甫更侧重于国事,而司马光则聚焦于个人德行与成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资治通鉴》司马光著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