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史馆唐祠部》
时间: 2025-01-04 07:37: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史馆唐祠部
司马光
豪杰争唐鹿,江南号富强。
明时虽混一,馀俗尚彫伤。
税版诛求急,词曹牒诉忙。
皇心悯颓弊,使节付才良。
贫吏先投绂,奸民尽越乡。
闾阎无插笔,田亩有栖粮。
汉阁归期阔,隋河去驿长。
风高片帆疾,钲鼓入秋光。
白话文翻译
豪杰们争着追逐唐朝的鹿,江南的富强声势浩大。
虽说明时政权统一,然而仍有许多风俗的衰败与损伤。
税收和赋税的压迫愈发急迫,文书和公文的处理也忙碌不堪。
皇帝对国事的衰败感到忧虑,因此派遣能干的人才出使。
贫困的官吏首先投靠权贵,奸诈的百姓却纷纷逃出乡里。
街头巷尾没有人写信,田地里却有充足的粮食。
汉代的阁楼归来的日子遥遥无期,隋朝的河流通往驿站的路途也漫长。
秋风高扬,船帆急速行驶,锣鼓声响彻在秋光之中。
注释
- 豪杰:指杰出的人物。
- 唐鹿:唐朝的象征,寓意追求荣华富贵。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历史上常被称为富饶之地。
- 混一:指政权的统一。
- 彫伤:指风俗的衰败与损害。
- 税版:指税收的告示或规定。
- 词曹:指负责文书的官员或机构。
- 阖阎:指街道或巷子。
- 栖粮:指粮食的储存与栖息。
- 汉阁、隋河:分别指汉代和隋代的建筑及水道,象征历史的悠久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之一。司马光以其深厚的历史修养和政治智慧,积极参与北宋的政治活动,尤其在整顿朝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矛盾突显之时。作者通过描绘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反映了司马光对时局的敏锐观察及其对政治的关切。
诗歌鉴赏
《送史馆唐祠部》是一首具有鲜明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背景,展示了豪杰为了追求荣耀而争相追逐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江南富强的描绘,暗示了国家在经济上的繁荣,但同时又揭示了社会风俗的衰败与人心的浮动。
在诗中,司马光不仅关注国家的经济和政治,更对人民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深切的关切。诗中提到“贫吏先投绂,奸民尽越乡”,说明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和民众的不安定。通过对“闾阎无插笔,田亩有栖粮”的描写,诗人更是展示了经济与民生之间的矛盾。
最后两句“风高片帆疾,钲鼓入秋光”,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急促而又美好的气氛,似乎在预示着未来的希望与可能。整首诗在严肃的主题下,融合了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豪杰争唐鹿:描绘了豪杰们为追求荣华而竞争,暗示政治上的斗争。
- 江南号富强:江南地区的富饶与强大,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状态。
- 明时虽混一:虽然国家政权统一,但民间仍然有许多问题。
- 馀俗尚彜伤:风俗依然受损,表现了社会的弊端。
- 税版诛求急:税收的压力日益沉重,百姓生活困苦。
- 词曹牒诉忙:官员忙于处理文书,显示出政务的繁杂。
- 皇心悯颓弊:皇帝对国家的衰败感到忧虑。
- 使节付才良:派遣有才能的人去处理事务。
- 贫吏先投绂:贫困的官吏为求生路而投靠权贵。
- 奸民尽越乡:奸诈的百姓纷纷逃离故乡,流亡他处。
- 闾阎无插笔:街坊巷子里无人书写,暗示人心涣散。
- 田亩有栖粮:田地里却有充足的粮食,反映了经济矛盾。
- 汉阁归期阔:汉代的建筑归来的日子遥遥无期。
- 隋河去驿长:隋朝的河流通往驿站的路途漫长,象征历史的变迁。
- 风高片帆疾:秋风高扬,船帆急速行驶,表现出一种紧迫感。
- 钲鼓入秋光:锣鼓声响彻在秋日阳光下,形成美好的画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税版诛求急,词曹牒诉忙”,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唐鹿”象征追求的目标,形成深刻的意象。
- 排比:通过连续的短句描绘社会现状,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状况的深刻关切,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最终在对未来的希望中,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唐鹿:象征追求的目标与理想。
- 江南:代表经济繁荣与文化发达的地区。
- 贫吏、奸民:反映社会的腐败与民众的困境。
- 汉阁、隋河: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流逝。
- 秋光、帆疾:自然景象中蕴含的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豪杰争唐鹿”指的是:
- A. 追求权力
- B. 追求财富
- C. 追求名声
- D. 追求知识
-
填空题:诗中提到“江南号____”,表示这个地区的富饶。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民众生活安定的无奈和担忧。(对/错)
答案
- A
- 富强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 《九章算术》(刘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送史馆唐祠部》:两首诗都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登高》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孤独与悲伤,而《送史馆唐祠部》则关注社会的经济与政治状况。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
- 《宋诗选》
- 《司马光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