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乐》

时间: 2025-01-19 14:45:54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营面面设刁斗,
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
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
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
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
无钱得合金疮药。

白话文翻译:

在营地的每一个角落都设有刁斗,帐篷深处守卫着成千上万的士兵。将军身处高位却不坐在马鞍上,夜夜派兵守卫险口。自言敌人畏惧不敢侵犯,射杀麋鹿捕猎以便饮酒作乐。待到夜深酒醒时,山上的月亮已落下,彩绸百段支起女乐。谁知营中拼杀的战士,竟无钱买药来治愈伤口。

注释:

  • 刁斗:一种古代的警报器,用于军营警戒。
  • 帐门:军营的帐篷门,象征严密的防守。
  • 将军贵重:指将军身处高位,享有特权。
  • :指敌人或敌军。
  • 射麋捕鹿:指猎取野兽,象征军中生活的悠闲一面。
  • 金疮药:用于治疗刀枪伤的药物,暗指士兵的伤痛。

典故解析:

“刁斗”与“帐门”反映了古代军营的防守结构,强调了战争的紧迫感与士兵的辛劳。诗中提及的“射麋捕鹿”则可视为士兵在战争之余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世荣,号青云,宋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多反映战乱与生活的艰辛,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朝时期,正值南宋抗金的艰难岁月,诗人通过对军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士兵辛劳与战斗的关注,以及对战争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

诗歌鉴赏:

《军中乐》是一首反映战争与士兵生活的诗,诗人在描绘军营的防守与士兵的日常生活时,流露出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士兵艰苦生活的同情。通过“刁斗”和“帐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突显军营的严峻。然而,诗中又通过“射麋捕鹿”展示了士兵在战斗间隙所享受的片刻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生活的苦涩,也不乏欢乐的瞬间。

诗的末尾“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更是揭示了战争带来的伤痛与无奈,体现了士兵在战斗中受伤却无力自救的悲惨境遇,令人深思。整首诗在对比中传达出对士兵命运的关切,反映了战乱中的人性与生活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营面面设刁斗:军营四处设置警报器,警惕敌军来袭。
  • 帐门深深万人守:帐篷内有众多士兵严守防线,展现出防守的严密。
  • 将军贵重不据鞍:将军身居高位,却不坐马鞍,暗示将军不参与战斗,可能对士兵的疲惫感到愧疚。
  • 夜夜发兵防隘口:夜夜派兵守卫险口,显示出战争的紧迫性。
  • 自言虏畏不敢犯:士兵自信地说敌人畏惧,表达了一种自我安慰。
  • 射麋捕鹿来行酒:在战斗之余,士兵捕猎以庆祝,展示了军中生活的另一面。
  • 更阑酒醒山月落:夜深酒醒时,看到山上的月亮已落,暗示时间的流逝。
  • 彩缣百段支女乐:用彩绸支起女乐,表现出一丝轻松的氛围。
  •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最后一句揭示了战斗的残酷,士兵无钱买药,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使用对仗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通过“山月落”比喻时间流逝,营造出一种凄凉感。
  • 排比:在描述士兵生活时使用排比手法,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军营生活的描绘,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艰辛,表达了对战士悲惨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在战火中人性的一面,既有欢乐也有痛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刁斗:警惕与防守,象征战争的紧张与危机。
  • 帐门:安全与防护,反映士兵的责任感。
  • 麋鹿: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战争的间隙。
  • 金疮药:象征生死与苦难,揭示战争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刁斗”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警报器
    C. 一种武器
    D. 一种饮料

  2.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愤怒
    C. 悲伤与无奈
    D. 平静

  3. 诗中“射麋捕鹿”象征什么? A. 战争的艰苦
    B. 士兵的闲暇与快乐
    C. 敌人的威胁
    D. 将军的权威

答案: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兵车行》

诗词对比:

《兵车行》与《军中乐》均为战争题材的作品,前者更多地描绘了战争对平民生活的影响,后者则侧重于士兵在战斗中的生活与感受。两者均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人性的关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刘克庄研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