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衣先自着,舂具亦同操。不但鸿高节,鸿发节更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隐士的衣服早已穿好,舂米的工具也在一起使用。这不仅仅是因为鸿雁的高洁品格,连它的羽毛也更加高贵。
注释:
- 隐衣:隐士所穿的衣服,象征隐逸、淡泊的生活。
- 舂具:舂米的工具,表示日常生活的劳动。
- 鸿高节:鸿雁的高洁品格,常用于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鸿发节:鸿雁的羽毛,象征更高的品德或理想。
典故解析:
鸿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作高洁之象,代表志向和理想。诗中提到的“鸿高节”与“鸿发节”暗示着人的品德和理想的追求。鸿雁不仅在飞行中保持高洁,更在羽毛的质感上显示出其高贵,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填词,尤其以豪放派著称。他的诗词多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可能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反思,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带有对现实的某种失望。
诗歌鉴赏:
《挽陈孺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与追求。诗的开头提到隐士的衣服,暗示着一种远离尘世的选择,舂米的工具则代表了对生活的真实态度。接着,诗人通过鸿雁的比喻,强调了理想与品德的重要性。
诗中“鸿高节”与“鸿发节”的对比,巧妙地将道德理想与生活状态相结合,表达了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挣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赞美,更引发读者对自身价值与理想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衣先自着:描述隐士的衣物,暗示他已做好准备,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
- 舂具亦同操:舂米的工具与隐士的生活密不可分,突显了隐士的朴素与自给自足。
- 不但鸿高节:强调不仅是鸿雁的品格高贵。
- 鸿发节更高:进一步指出,鸿雁的羽毛更是象征着更高的理想与品德。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鸿雁的比喻,形象地表现理想与品德的高贵。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推崇和对高洁品德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理想生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隐衣:象征隐逸与超脱。
- 舂具:代表勤劳与朴素的生活态度。
- 鸿雁:象征高洁的品德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鸿高节”是指什么? A. 鸿雁的品德
B. 鸿雁的飞行速度
C. 鸿雁的栖息地
D. 鸿雁的食物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舂具”代表着____。
-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否定。 (对/错)
答案:
- A
- 日常生活的工具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可将刘克庄的《挽陈孺人》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前者更强调隐逸生活的高洁品德,而后者则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