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即事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9 13:43:45

鹰已离韝马释骖,弇州西畔大槐南。

酢梅难比奉宸杏,病橘本非供御柑。

怕向道旁逢醉尉,底须帐里著髯参。

细听檐溜谐宫徵,床下安知斗蚁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鹰已离韝马释骖,
弇州西畔大槐南。
酢梅难比奉宸杏,
病橘本非供御柑。
怕向道旁逢醉尉,
底须帐里著髯参。
细听檐溜谐宫徵,
床下安知斗蚁酣。

白话文翻译:

鹰已经离开了弓箭,马也放开了缰绳。
在弇州的西边,大槐树的南边。
酸梅怎么能与奉献给皇上的杏子相比呢?
生病的橘子本来就不是供给皇帝的柑橘。
怕在路旁遇到醉酒的官员,
最终还是要在帐内与髯参(老者)相会。
细细听檐下水滴声,
床下怎知蚂蚁在酣睡呢?

注释:

  • :箭囊,装箭的袋子。
  • :马的缰绳。
  • 弇州:地名,指今广东一带。
  • 酢梅:酸梅。
  • 奉宸杏:特指献给皇帝的杏子。
  • 病橘:指生病的橘子。
  • 醉尉:醉酒的官员。
  • 髯参:指年长者,带有胡须的人。
  • 宫徵:指宫中乐器的音调。
  • 斗蚁酣:蚂蚁在安睡,打斗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诗人,生于1106年,卒于1180年,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其诗歌风格多元,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相结合,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又即事四首》是刘克庄在其晚年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生活琐事的观察与感悟,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体现了他对时局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出一种深邃的生活哲学。开篇的“鹰已离韝马释骖”暗示着一种自由和解放,仿佛在说,鹰已经飞走,马也不再受束缚,隐喻着对束缚的渴望与追求。接下来的“酢梅难比奉宸杏”,则转而引入了对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对比,酸梅与皇帝的杏子之间,表达出一种社会地位与价值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表现出一种对平常事物的反思。

“怕向道旁逢醉尉”,则展现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警惕和无奈,路旁的醉酒官员象征着对权力的鄙视与无奈。而“细听檐溜谐宫徵”,则将人从世俗的喧嚣中带入一种内心的宁静,檐下的水滴声与宫中乐声的和谐,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最后一句“床下安知斗蚁酣”,用蚂蚁的安睡象征着生活中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展现出一种对生命微小而真实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鹰已离韝马释骖:象征自由,告别束缚。
  2. 弇州西畔大槐南:地点的描绘,透露出生活的环境。
  3. 酢梅难比奉宸杏:对比物质与精神,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4. 病橘本非供御柑:强调生活中不如意的事物。
  5. 怕向道旁逢醉尉:对腐败官场的警醒与无奈。
  6. 底须帐里著髯参: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7. 细听檐溜谐宫徵:通过音乐与自然声的对比,体现内心的宁静。
  8. 床下安知斗蚁酣:隐喻生活细微之处的不为人知。

修辞手法:

  • 对比:酢梅与奉宸杏的对比,强调生活的不同层面。
  • 象征:鹰、马、酢梅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传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 拟人:细听檐溜,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物质与精神、官场腐败以及生命细节的关注,深刻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力量。
  • :象征生活的奔波与奔放。
  • :象征坚韧与美好。
  • :象征日常生活的琐碎与不易。
  • 醉尉:象征官场的腐败与无奈。
  • 檐溜: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酢梅难比奉宸杏”这句中,酢梅与奉宸杏象征什么?

    • A. 物质与精神
    • B. 自由与束缚
    • C. 官场与民间
    • D. 自然与人工
  2. 诗中提到的“醉尉”指的是?

    • A. 醉酒的农夫
    • B. 醉酒的官员
    • C. 醉酒的诗人
    • D. 醉酒的商人
  3. 诗的最后一句“床下安知斗蚁酣”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细节的忽视
    • B. 对生命微小之处的关注
    • C. 对权力的讽刺
    •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通过对生活的细致描绘,反映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体现出与刘克庄相似的生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词典》
  • 《刘克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