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寺晚望》
时间: 2025-01-19 19:5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山寺晚望
作者: 徐照 〔宋代〕
石路近门方不险,
刺桐疎处见僧归。
小坡重叠无平屋,
四月阴寒尚裌衣。
山到道州高莫比,
水分湘口绿相围。
暮云不隔东南望,
一片遥兼白鸟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山寺的晚景。石板路通向寺门,走起来并不危险,偶尔在稀疏的刺桐树下能见到僧人归来。小坡层层叠叠,没有平坦的房屋,四月的天气阴冷,僧人们仍需披上衣裳。这里的山与道州相比更加高耸,水流在湘口分散,四周环绕着绿意。暮云并没有遮挡东南的视线,远远望去,天空中飞翔着一片片白鸟。
注释
- 石路:指通往寺院的石板路。
- 刺桐:一种树木,常见于南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裌衣:披衣,意指穿上衣服。
- 道州:地名,古代道州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 湘口:指湘江的口岸,水流汇聚之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子文,号白石,宋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崇尚自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徐照晚年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僧侣生活的向往。高山寺位于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此所见所感,均融入了诗中。
诗歌鉴赏
《高山寺晚望》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高山寺的宁静晚景。诗的开头通过对石路的描写,带出一种亲切的氛围,缓解了山间之行的险峻。接着,诗人用“刺桐疎处见僧归”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僧人的归来使得这幅画面更显生动。小坡层层叠叠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显现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四月的阴寒与僧侣的裌衣相呼应,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
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远方,描述高耸的山峰和环绕的绿水,强调了自然的壮丽与无尽。最后一句“一片遥兼白鸟飞”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宁静和远离尘世的闲适,白鸟的飞翔象征着自由和希望,整体上构建了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路近门方不险:石板路通向寺门,行走起来并不危险。
- 刺桐疎处见僧归:在稀疏的刺桐树下,看到僧侣回到寺中。
- 小坡重叠无平屋:小山坡层层叠叠,没有平坦的房屋。
- 四月阴寒尚裌衣:四月的天气依然寒冷,僧人还需披衣。
- 山到道州高莫比:这里的山比道州的山更高。
- 水分湘口绿相围:水流在湘口分散,四周被绿色环绕。
- 暮云不隔东南望:暮云并没有遮挡东南的视线。
- 一片遥兼白鸟飞:远望之处,天空中飞翔着一片片白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石路近门方不险,刺桐疎处见僧归”两句,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石路、刺桐、白鸟等意象,构建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宁静的哲思,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路:象征着通往内心的道路,代表着求道的过程。
- 刺桐:象征着南方的自然风貌,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 白鸟:象征着自由与超脱,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树木是什么? A. 松树
B. 刺桐
C. 柳树 -
诗人提到的四月的天气是怎样的? A. 温暖
B. 阴寒
C. 炎热 -
诗中的“白鸟”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自由
C. 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徐照的《高山寺晚望》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山水自然之美,但徐照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