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宫词二首
作者:徐照
睡眼蒙茸带宿酲,
起来阶下探春晴。
满身花露听莺久,
禁鼓重新打六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早晨的情景。诗人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眼睛朦胧,头脑仍然有些沉重。起身来到台阶下,去感受春天的明媚晴空。身上沾满了花露,静静地聆听着黄莺的鸣唱,禁苑的鼓声也在此时重新敲响,标志着新的一天开始。
注释:
字词注释:
- 睡眼蒙茸:眼睛还未完全清醒,模糊不清。
- 宿酲:指的是前一晚饮酒的醉意。
- 探春晴:到外面去感受春天的晴朗。
- 满身花露:身上沾满了春花的露水。
- 听莺久:长时间聆听黄莺的歌唱。
- 禁鼓:指的是宫中禁苑的鼓声。
- 打六更:六更是指早晨的时辰,鼓声响起标志着时间的转变。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禁鼓”与古代宫廷生活息息相关,鼓声通常用来传达信息或开始日常活动。“莺”作为春天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古诗中,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曾以其诗文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的早晨,反映了诗人在温暖阳光下的愉悦心情,既有对春天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禁苑中生活,感受到浓厚的宫廷气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宫词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睡眼蒙茸带宿酲”,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刚醒时的状态,既有一种慵懒的感觉,又暗示着生活的惬意。接下来的“起来阶下探春晴”,则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清晨的阳光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满身花露听莺久”,这一句不仅传达了春天的气息,更通过“花露”与“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恬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沉浸在这种自然的美好中,似乎时间在这一刻停止。而“禁鼓重新打六更”,则是对日常生活的提醒,暗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生活依然要继续。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融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个人的感受,也映射出对春天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情感真挚,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睡眼蒙茸带宿酲:描绘了诗人刚醒时的模糊状态,带有醉意。
- 起来阶下探春晴:表达了诗人起身后对春天的向往,走到阶下去感受春日的晴朗。
- 满身花露听莺久:身上沾满了花露,静静听着莺鸟的歌唱,表现出一种沉醉的状态。
- 禁鼓重新打六更:早晨的鼓声响起,标志着新的一天开始,生活重新回归正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露”比作春天的美好,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黄莺的鸣唱被赋予了情感,让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全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感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 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美好与欢乐。
- 花露:自然界的美好,寓意着新生与清新。
- 鼓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睡眼蒙茸带宿酲”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状态?
A. 清醒
B. 昏沉
C. 疲惫 -
“禁鼓重新打六更”中的“禁鼓”指的是什么?
A. 军乐
B. 宫廷的鼓声
C. 民间音乐 -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
A. 莺与花露
B. 雪与寒风
C. 夕阳与星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徐照的《宫词二首》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徐照的诗更加注重个人感受与生活的细腻描写,而白居易则更加关注生命的流逝与离别的感伤。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文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