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杨柳枝疎见月痕,夜香烧了锁宫门。琵琶不有愁人听,谁识声中是怨言。
白话文翻译:
在稀疏的杨柳枝间,可以看到月亮的痕迹;夜间的香料燃烧着,锁住了宫门。琵琶虽无愁人来听,谁又能理解那声声中的怨言呢?
注释:
- 杨柳:指杨树和柳树,常用作春天的象征。
- 疎:稀疏、稀少的意思。
- 月痕:月亮的痕迹,指月光。
- 夜香:夜晚燃烧的香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 锁宫门:指封闭的宫门,象征着孤独和被禁锢的生活。
- 琵琶:一种弦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
- 愁人:忧愁的人。
- 怨言:指心中的怨恨和不满。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所描绘的宫廷生活和孤独感,常见于古代文学中,尤其在描述女子的处境时常常涉及到情感的压抑和内心的苦闷。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照,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文风著称。
-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宫廷女子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宫怨》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被禁锢生活的无奈。诗中通过“杨柳枝疎见月痕”,描绘出一种寂静、孤独的夜晚场景,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夜香烧了锁宫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夜香的芬芳和宫门的锁闭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美丽的外表下却是被禁锢的命运。最后两句“琵琶不有愁人听,谁识声中是怨言”更是将这种压抑的情绪推向高潮,琵琶作为一种乐器,理应带来音乐的愉悦,但在这里却无人倾听,音声中的怨言无人理解,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承受的孤独与悲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杨柳枝疎见月痕”:杨柳枝稀疏间隙中偶尔映出月光,暗喻孤独的心境。
- “夜香烧了锁宫门”:夜间香料燃烧着,象征着宫廷的封闭和女子的无奈。
- “琵琶不有愁人听”:琵琶虽美,却无人倾听,表现出孤独感。
- “谁识声中是怨言”:即使是音乐也无人理解,凸显内心的苦楚。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杨柳与月光相结合,描绘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 对仗:诗句中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特别是女性所承受的孤独与无奈,强调了内心情感的压抑与渴望被理解的心情。
意象分析:
- 杨柳:象征着春天与柔情,反映出女子的柔弱与孤独。
- 月痕:象征着美好与遥不可及的事物,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向往。
- 夜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却被锁在宫墙之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意象主要包括哪些?
- A. 杨柳、月痕、夜香
- B. 山川、河流、花草
- C. 太阳、星星、海洋
- 诗中的琵琶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悲伤与孤独
- C. 战斗与勇气
- 本诗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 A. 幸福
- B. 孤独与无奈
- C. 兴奋与喜悦
- 这首诗的意象主要包括哪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王维的《相思》
-
诗词对比:
- 徐照的《宫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渴望,但前者更侧重于封闭的宫廷生活,后者则更多展现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相关研究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