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鱼歌》
时间: 2025-01-19 19:4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鱼歌
作者: 徐照〔宋代〕
笭箵下北湾,罣上四下鹿上西浦,
渔师恶取真少恩,游鳞潜身更何所。
未死神已泣,口沫自吹吐。
朴失沧波俄顷间,斫雪飞花落盘俎。
山翁忍见不惜青铜钱,尽买鲥鰅鲂鲫鱮。
白话文翻译
放鱼歌
在北湾的笭箵下,渔网四处挂着,鹿在西浦游荡,
渔民们贪婪捕捞,根本没有怜悯之心,游动的鱼鳞潜入水中更无处可去。
鱼虽未死,神情已是悲泣,口中吐出的泡沫一层层冒出。
在波涛汹涌的瞬间,仿佛是雪花飞舞,落在了饭桌上。
山里的老翁看不下去,宁愿花费青铜钱,尽情购买鲥鱼、鰅鱼、鲂鱼和鲫鱼。
注释
- 笭箵(líng yǐ):一种捕鱼用的工具,类似于网。
- 罣(guà):挂,悬挂的意思。
- 游鳞(yóu lín):形容鱼的鳞片在水中游动。
- 朴(pǔ):指简单、质朴的意思。
- 沧波(cāng bō):比喻广阔的水面。
- 斫雪(zhuó xuě):指水波翻滚时泡沫似雪。
- 青铜钱:古代的货币,象征财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子升,号雨村,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以长诗和乐府闻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民间生活,作品常具讽刺和批判的意味。
创作背景
《放鱼歌》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渔业兴旺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渔民捕捞的情景,反映了对自然资源掠夺的忧虑及对生态的思考,寄托了对鱼类生命的怜悯和对人类贪婪的批判。
诗歌鉴赏
《放鱼歌》以其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再现了渔民捕捞的场景,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对生命的漠视。诗中“渔师恶取真少恩”一句,直接揭示了渔民对于生态的破坏与无情,表达了诗人对人性贪婪的深刻反思。诗的后半部分,鱼虽未死却已显现出悲伤的神情,生动地描绘了鱼类的无奈与不幸,体现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心。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与无奈,结合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关怀。通过对比“山翁忍见不惜青铜钱,尽买鲥鰅鲂鲫鱮”,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人深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笭箵下北湾,罣上四下鹿上西浦:描绘了北湾水域的捕鱼情景,渔网悬挂,鹿在西浦游荡,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渔师恶取真少恩,游鳞潜身更何所:渔民对鱼类的无情捕捞,造成了生命的无处可逃,表达了人类的贪婪。
-
未死神已泣,口沫自吹吐:鱼虽未死,但已经表现出无助与悲哀,反映了生命的脆弱。
-
朴失沧波俄顷间,斫雪飞花落盘俎:瞬息万变的水波,像雪花般飞舞,传递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山翁忍见不惜青铜钱,尽买鲥鰅鲂鲫鱮:山里的老翁无法忍受这一切,宁愿花钱去拯救这些鱼,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的泡沫比作雪花,增强了对生命脆弱的感受。
- 拟人:描述鱼的神情,赋予了鱼类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感触。
- 对仗:形成整齐的句式,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旨在于反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与对生命的漠视,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和对弱者的同情,呼吁人们珍惜生命和自然。
意象分析
- 笭箵:象征人类对自然的工具与掠夺。
- 游鳞:代表生命的自由与脆弱。
- 青铜钱:象征财富与人性的贪婪。
- 飞雪:暗喻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渔师恶取真少恩”中“恶取”的含义是什么? A. 贪婪捕捞
B. 恶意伤害
C. 轻视生命
D. 无情对待 -
诗中“口沫自吹吐”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 A. 鱼的挣扎
B. 鱼的死亡
C. 渔民的悲伤
D. 水波的起伏 -
诗人通过哪句表达对生命的珍视? A. “山翁忍见不惜青铜钱”
B. “游鳞潜身更何所”
C. “斫雪飞花落盘俎”
D. “未死神已泣”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渔舟唱晚》 by 王维
- 《渔父》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放鱼歌》 vs. 《江雪》: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前者关注生态的破坏,后者则表现了孤独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照诗文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放鱼歌》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