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光武庙
作者: 徐照 〔宋代〕
帐闭炉烟聚,山龙帝者衣。
真人元有道,社鬼忽无威。
画剥金犹在,碑平字半非。
鼓鸣村犬吠,祭罢数翁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光武庙的场景。帐篷合拢,炉烟缭绕,仿佛山龙的神明在庙中。真人本有道理,乡野的鬼怪此时却显得无力。庙中原有的金色画面依稀可见,碑上的字迹也已模糊不清。鼓声响起,村里的狗开始吠叫,祭祀结束后,几位老者从庙中归来。
注释:
- 帐闭:指祭祀时帐篷合拢,象征着神秘的仪式。
- 炉烟聚:指香炉中香烟缭绕,营造出神圣的氛围。
- 山龙:可能指代庙中供奉的神灵。
- 真人:指具有道德和智慧的人,通常是指道教中的神仙。
- 社鬼:指地方的鬼神,通常与土地有关。
- 画剥:指墙上的画面已经剥落,暗示时间的流逝。
- 碑平字半非:意思是碑文已经模糊,字迹不清。
- 鼓鸣村犬吠:描写祭祀后村庄的日常生活恢复,鼓声和狗叫声交织在一起。
- 祭罢数翁归:指祭祀结束后,几位老者回到家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照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背景。
创作背景:光武庙作为祭祀的场所,承载着地方信仰和人们对神明的敬仰。诗作反映了徐照对庙宇及其周围环境的观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乡土情感的关注。
诗歌鉴赏:
徐照的《光武庙》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祭祀场景。诗的开头通过“帐闭炉烟聚”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祭祀的神圣。接着,诗人提到“真人元有道,社鬼忽无威”,暗示了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鬼神的畏惧逐渐减弱,反映出社会信仰的变迁。
“画剥金犹在,碑平字半非”一句,透过对庙宇损毁的描写,传达出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庙宇的辉煌曾在,但如今已是模糊不清,暗示着传统文化的衰退与变迁。最后的“鼓鸣村犬吠,祭罢数翁归”不仅描绘了祭祀后的宁静,也表现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回归,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整首诗在细腻的观察中渗透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感慨,表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帐闭炉烟聚:描绘祭祀时的场景,暗示神秘与庄重。
- 山龙帝者衣:暗示神灵的存在与神圣。
- 真人元有道:强调人们对神明的信仰和道德追求。
- 社鬼忽无威:反映社会信仰的变化,鬼神的威力减弱。
- 画剥金犹在:表现庙宇的历史感,时间的流逝。
- 碑平字半非:暗示传统文化的模糊与消逝。
- 鼓鸣村犬吠:描绘日常生活的恢复与宁静。
- 祭罢数翁归:体现人们对生活的归属感和宁静。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帐闭炉烟聚,山龙帝者衣”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炉烟”“社鬼”等意象,传达了传统信仰与自然的关系。
- 隐喻:庙宇的衰败隐喻了文化的变迁与人心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光武庙的祭祀场景,反映了人们对传统信仰的思考与对历史的反省,表现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忧虑与对现实的关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帐:象征着神秘与庄重的祭祀氛围。
- 炉烟:象征着人与神灵之间的沟通与信仰。
- 山龙:代表神明的存在,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神秘的敬畏。
- 画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衰退。
- 碑:象征着历史与传统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帐闭炉烟聚”意指什么? a) 祭祀的热闹
b) 祭祀的神秘
c) 祭祀的结束 -
“社鬼忽无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鬼神的恐惧
b) 对人心的坚信
c) 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画剥金犹在”反映了什么? a) 文化的繁荣
b) 时间的流逝
c) 生活的富足
答案:
- b) 祭祀的神秘
- c) 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 b)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的作品,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早发白帝城》:李白的诗,表现出对时间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照的《光武庙》与王维的《庐山谣》,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的关注,但徐照更多地反映了对传统信仰的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包含徐照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文大观》:收录了大量古诗词,适合深入学习与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提供诗词解析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