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郊
—— 作者:王安石
青秧漫漫出初齐,
鸡犬遥闻路却迷。
但见山花流出水,
那知不是武陵溪。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郊外,青秧正茁壮地生长,铺展得很开阔,鸡鸣狗吠的声音传来,远者反而迷了路。只见山花从流水中流出,谁知道这不是传说中的武陵溪呢?
注释
- 青秧:指的是春季刚刚种下的稻苗,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鸡犬:指鸡和狗,常用来代表农村的生活气息。
- 迷:这里指的是迷路,表示对方向的困惑。
- 武陵溪:指的是《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的溪流,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及改革家。他提倡“变法”,推动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称为“熙宁变法”。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是王安石对于农村生活的真实感受与思考,他通过描绘春天的农村景象,反映了自然之美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春郊》是一首描绘春日乡村美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开篇的“青秧漫漫出初齐”,用“漫漫”二字不仅描绘了青秧的生长状态,也传达了春天蓬勃发展的气息。接着“鸡犬遥闻路却迷”,通过鸡犬的声音,渲染了农村的宁静与真实,展现出一种温馨的乡村生活气息。同时“遥闻路却迷”则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行走时的迷惘与寻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两句“但见山花流出水,那知不是武陵溪”,以武陵溪作为对比,既增添了诗的意境,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武陵溪象征着理想中的桃花源,诗人用此来引申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这首诗中,王安石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乡村春日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秧漫漫出初齐:描绘春日田野中青秧生长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鸡犬遥闻路却迷:通过鸡犬的声音展现乡村的生活气息,表达出在自然中行走可能会迷失方向的感受。
- 但见山花流出水:山花与流水交融,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那知不是武陵溪:借助武陵溪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秧生长比喻为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青秧漫漫”与“鸡犬遥闻”,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典故:引用“武陵溪”,增强诗的深度与内涵。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思考,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秧: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代表着生命的延续。
- 鸡犬:传达出乡村的生活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山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武陵溪:作为理想生活的象征,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秧”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稻苗
- C. 树木
-
“鸡犬遥闻路却迷”中“迷”的意思是?
- A. 高兴
- B. 迷路
- C. 找到
-
武陵溪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乡村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春天的气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春郊》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王安石更侧重于田园风光和生活的宁静,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感慨与思考。两者在主题与情感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更具自然美,后者则充满悲情。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