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画士刘信可二首》

时间: 2025-01-14 16:05:15

毛颍摧锋入墨池,白云窗下展乌丝。

乘君袖里孤山月,写尽横斜竹外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画士刘信可二首 谢枋得 〔宋代〕 毛颍摧锋入墨池,白云窗下展乌丝。乘君袖里孤山月,写尽横斜竹外枝。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毛笔尖锐如锋,浸入墨池之中,白云飘过窗下,展开了乌黑的丝绢。借着你袖中藏着的孤山月色,描绘出竹枝横斜在外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毛颍:指毛笔的笔尖。
  • 摧锋:形容笔尖锐利。
  • 墨池:指盛墨的容器。
  • 白云窗下:形容环境清幽。
  • 乌丝:指黑色的丝绢,这里指画纸。
  • 孤山月:指孤山上的月光,孤山是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山。
  • 横斜竹外枝:指竹枝横斜的姿态。

典故解析:

  • 孤山月:孤山是杭州西湖中的一座山,常被用来象征清幽和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南宋末年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忠贞不屈的气节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赠给画家刘信可的,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赞赏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毛笔、墨池、白云、乌丝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诗人借用孤山月色,将自然美景与画家的技艺相结合,表达了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赏。诗中的“横斜竹外枝”形象生动,展现了竹枝的姿态,同时也隐喻了画家的笔法灵动和意境深远。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毛颍摧锋入墨池:毛笔尖锐如锋,浸入墨池之中,形容笔的锐利和准备作画的动作。
  2. 白云窗下展乌丝:白云飘过窗下,展开了乌黑的丝绢,形容环境的清幽和画纸的准备。
  3. 乘君袖里孤山月:借着你袖中藏着的孤山月色,形容画家的灵感来源。
  4. 写尽横斜竹外枝:描绘出竹枝横斜在外的景象,形容画家的技艺高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毛颍摧锋”比喻毛笔的锐利。
  • 拟人:用“乘君袖里孤山月”拟人化地描述画家的灵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赏画家的技艺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通过描绘毛笔、墨池、白云、乌丝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赏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毛颍:毛笔的笔尖,象征着画家的工具。
  • 墨池:盛墨的容器,象征着作画的准备。
  • 白云:清幽的环境,象征着宁静和高洁。
  • 乌丝:画纸,象征着画家的创作空间。
  • 孤山月:孤山上的月光,象征着清幽和高洁。
  • 横斜竹外枝:竹枝的姿态,象征着画家的笔法和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毛颍摧锋”指的是什么? A. 毛笔的笔尖 B. 墨池 C. 白云 D. 乌丝

  2. “乘君袖里孤山月”中的“孤山月”象征着什么? A. 清幽和高洁 B. 画家的技艺 C. 墨池 D. 乌丝

  3. 诗中的“横斜竹外枝”描绘了什么? A. 竹枝的姿态 B. 毛笔的笔尖 C. 墨池 D. 乌丝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画家技艺的赞赏。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谢枋得的《赠画士刘信可二首》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画家技艺的赞赏,但苏轼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谢枋得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画家技艺的赞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枋得的多首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谢枋得诗歌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