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峡歌》
时间: 2024-12-29 18:58: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峡歌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峡山未到日日愁,
峡山已到愁却休。
不是朝来愁便散,
愁杀人来山不管。
昨宵远望最高尖,
今朝近看云隔帘。
楼船冲雨过山下,
两扇屏风生色画。
江神不遣客心惊,
云去云来遮岩扃。
忽然褰云露山脚,
仰见千丈翠玉削。
篙师相贺涨痕落,
今夕可到鸦矶泊。
白话文翻译:
峡谷的山还未到的时候,我每日都感到愁苦;当峡谷的山到了,我的愁苦却也停止了。不是因为早晨来的愁苦就这样消散,而是愁苦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山也无所谓。我昨晚从远处眺望最高的山峰,今天近看却只见云雾遮挡。楼船在雨中穿过山下,两扇屏风似的山峦生动如画。江神不让客人安心,云彩时隐时现遮住岩石的门扉。忽然云彩掀起露出山脚,仰望那千丈高的山峰如同翠玉雕刻。船夫们互相庆贺涨水退去,今晚就可以到鸦矶停泊。
注释:
- 峡山:指峡谷中的山,象征着险峻的自然环境。
- 愁:忧愁、烦恼的情绪。
- 篙师:指操纵船只的船夫。
- 鸦矶:指停船的地方,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真意切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风光。
创作背景:
《入峡歌》写于杨万里游历峡谷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以及在旅途中因山水而生的愁苦与欢喜,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入峡歌》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峡山的雄伟与变化。全诗通过愁苦与欢愉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魅力与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开篇几句,诗人表达了在未到峡山时的愁苦,实际上是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随着峡山的到来,愁苦似乎随之消散,但这并不是因为山的到来带来了安慰,而是反映了人内心对自然的适应和接受。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楼船冲雨过山下”生动地勾勒出船只行驶的场景,展现了山水的壮观和多变。通过“云去云来遮岩扃”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捉摸。最后,诗人描绘了在云雾散去后,露出的山脚和高耸的山峰,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鲜活,既有对自然的深切欣赏,也传达了旅行中的孤独与思索,体现了杨万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二句:表达了在山未到时的忧愁与山到时的释然。
- 第三、四句:反映了愁苦的正是对未知的担忧,山的存在并不能解决心中的焦虑。
- 第五至第八句:描绘远望和近看之间的对比,云雾的变化与船只的穿行,生动而形象。
- 第九至第十二句:自然的神秘与壮丽,最后迎来希望的意象,展现了旅途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比作屏风,形象生动。
- 拟人:江神不遣客心惊,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峡山的景色,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索。
意象分析:
- 峡山:象征着险峻与未知。
- 云:代表着变化与不可捉摸,隐喻人生的无常。
- 翠玉:象征美好与希望,展现自然的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何种情感表达了对峡山的感受?
- A. 悲伤
- B. 喜悦
- C. 忧愁与释然
- D. 厌倦
-
“楼船冲雨过山下”一句中,诗人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仗
- D. 排比
答案: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在《望岳》中也描绘了山的壮丽,但其情感更倾向于对时局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杨万里的《入峡歌》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互动,展现出一种更为轻松的旅行心态。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