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蜑户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天公分付水生涯,从小教他蹈浪花。
煮蟹当粮那识米,缉蕉为布不须纱。
夜来春涨吞沙觜,急遣儿童斸荻芽。
自笑平生老行路,银山堆里正浮家。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天公把水上生活的职责交给了我,从小就教导我在波浪中行走。煮蟹充当主食,哪里知道什么是米饭,用蕉叶做布衣根本不需要纱布。夜里春潮上涨,吞没了沙滩,我急忙派孩子们去砍荻草芽。我自嘲自己一生走过的路,正是在这银山堆里安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公:指老天,神明。
- 分付:交给、托付。
- 水生涯:水上生活。
- 蹈浪花:在浪花中行走。
- 煮蟹:用蟹来做饭。
- 当粮:充当主食。
- 缉蕉:采集蕉叶。
- 荻芽:指荻草的嫩芽。
- 银山堆:形容水上漂浮的生活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天公”与“水生涯”构成了一种自然与人的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杨万里作为一个诗人,常常描写自然与生活,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6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他的作品多以生活为题材,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
《蜑户》写于南宋时期,正是社会动荡、经济变迁的时代,诗人以水上人家的生活为题材,展现了渔民的艰辛与乐观,反映了他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心。
诗歌鉴赏:
《蜑户》一诗,通过描绘水上人家,表现了渔民的艰苦生活与乐观态度。诗中的“天公分付水生涯”开篇点题,交代了渔民的生存状态,显示了自然对他们命运的影响。而“煮蟹当粮那识米”则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渔民的饮食习惯,反映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接下来的“夜来春涨吞沙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潮场景,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变化,渔民在此环境中仍旧保持着生存与生活的希望。结尾的“自笑平生老行路,银山堆里正浮家”则流露出一种自嘲与满足,尽管生活艰辛,但在水上漂泊的日子里,他们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宁与乐趣。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渔民的生活,还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哲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公分付水生涯:指自然或命运将水上生活交给了诗人,暗示了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 从小教他蹈浪花:强调了渔民从小就在水上生活,习惯了在波浪中行走。
- 煮蟹当粮那识米:渔民的饮食习惯,表明他们以蟹为主食,生活的简单与艰辛。
- 缉蕉为布不须纱:通过采集蕉叶自制衣物,反映出他们的聪明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夜来春涨吞沙觜:描绘春天涨潮时的景象,展现自然的变化。
- 急遣儿童斸荻芽:表现渔民对子女的教育与生活的参与。
- 自笑平生老行路:自我反思,带有自嘲意味,生活虽苦却乐在其中。
- 银山堆里正浮家:比喻渔民的生活,虽然漂泊,但在这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山堆”比喻生活状态,形象生动。
- 拟人:如“夜来春涨吞沙觜”,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描绘渔民的艰苦生活与乐观态度,反映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展现了诗人对水上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浪花:象征生活中的波折与不安,但也代表了活力和希望。
- 蟹:代表了渔民的生活来源,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 荻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反映了生存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作者杨万里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填空题:诗中提到“银山堆里正__”,填入合适的词语。
-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生活是乐观的。 (对/错)
答案:
- B) 宋代
- 浮家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张志和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渔歌子》与《蜑户》都描绘了水上生活的场景,但《渔歌子》更侧重于渔民的情感抒发,而《蜑户》则更关注生活的实际状态与生存智慧。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