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平晚渡
楼堞参差噪暮鸦,
村氓唤渡语声哗。
忽冲沙鸟瞑烟破,
渐转蒲帆夕照斜。
远浦不须愁返棹,
晚风无事动悲笳。
寒潮乍退人归后,
明月孤舟漾浅沙。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楼台错落响起了乌鸦的鸣叫,村民的呼唤声与渡船的声音交织成一片喧哗。忽然,一只沙鸟飞过,打破了浓烟的笼罩,渐渐地,船帆在夕阳的照耀下变得斜斜的。远处的水域无需担心归舟,晚风轻拂,悲伤的笛声在耳边响起。寒潮刚刚退去,人们都已归去,明月照耀下,孤舟在浅沙上轻轻荡漾。
注释:
字词注释:
- 楼堞:楼台和土堆,指错落的建筑。
- 氓:指村民。
- 渡:渡船。
- 冲沙鸟:指沙滩上的鸟。
- 蒲帆:指用蒲草制成的船帆。
- 悲笳:笳是一种乐器,此处指悲伤的音乐。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描绘乡村渡口的景象,反映出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情感,体现了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褚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反映出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结合。
创作背景:
《安平晚渡》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晚渡的场景,寄托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情美的融合。
诗歌鉴赏:
《安平晚渡》是一首描绘水乡晚景的诗作,诗人在这幅画面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与生动的景象。首句“楼堞参差噪暮鸦”开篇即勾勒出一个错落的村庄,伴随着乌鸦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随着“村氓唤渡语声哗”的出现,诗中增添了人声的喧闹,形成了静与动的对比,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生动场景。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忽冲沙鸟瞑烟破”中,沙鸟的飞翔与浓烟的消散象征着生活中的突发与变化,而“渐转蒲帆夕照斜”则通过夕阳的照耀,渲染出一种温暖与宁静的情感。诗人似乎在此刻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远浦不须愁返棹”,让人感受到一种释然与从容,诗人在此处提醒读者,不必为归途的艰辛而担忧,而是应欣赏眼前的美好。而“晚风无事动悲笳”则将情感引向深处,晚风轻拂,音乐声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在述说着人生旅途的孤独与思索。
最后两句“寒潮乍退人归后,明月孤舟漾浅沙”将整首诗推向高潮,明月照耀下的孤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楼堞参差噪暮鸦:描绘出一个错落有致的村庄,伴随着乌鸦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显孤独的气氛。
- 村氓唤渡语声哗:村民们的声音与渡船的呼喊交织,形成了一种生气勃勃的乡村生活场景。
- 忽冲沙鸟瞑烟破:沙鸟的飞翔打破了浓烟的笼罩,象征着突发的变化。
- 渐转蒲帆夕照斜:夕阳照耀下,船帆渐渐转动,营造出一种温暖与宁静的情感。
- 远浦不须愁返棹:远处的水域无需担心归舟,表达出一种释然与从容。
- 晚风无事动悲笳:晚风轻拂,悲伤的笛声响起,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 寒潮乍退人归后:寒潮刚刚退去,人们已归去,象征着生活的流逝。
- 明月孤舟漾浅沙:明月照耀下的孤舟,象征着孤独与对生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楼堞参差”和“村氓唤渡”,展现出诗词的韵律美。
- 拟人:如“晚风无事动悲笳”,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
- 比喻:明月和孤舟的结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晚渡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的短暂与孤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楼堞:象征着乡村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 乌鸦:常常与孤独、夜晚联系在一起,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沙鸟:象征着自由与灵动,打破了宁静的氛围。
- 明月与孤舟:象征着孤独与思考,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村氓”指的是: A. 渔民
B. 村民
C. 商人
D. 学者 -
“晚风无事动悲笳”中的“悲笳”指的是: A. 快乐的音乐
B. 悲伤的音乐
C. 舞蹈
D. 诗歌 -
诗人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与思考
C. 愤怒
D. 轻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但褚禄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乡村的生活气息,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个人的孤独。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诗人在相似题材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