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年林下冷相依,自愧铅刀利同微。聚散莫云千里远,轮天一月共同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分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七年来在林下生活,虽然环境冷清,但彼此相伴的日子让人感到温暖。我自愧与友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聚散之间不必在意千里之遥,毕竟在这轮回的天地与月光下,我们依然共享这份光辉。
注释:
- 七年:指作者与友人相处的时间。
- 林下:树林之下,暗示一种幽静、清冷的环境。
- 铅刀:比喻自己所用的工具或手段,暗指自己的才华或能力。
- 聚散:相聚与离散。
- 千里远:形容距离的遥远。
- 轮天一月:宇宙的循环,指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净如,宋代僧侣,诗人,以禅宗思想为核心,常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生命、自然及友谊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与知事(朋友)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与时间的无情。开头的“七年林下冷相依”,不仅描绘了朋友共处的环境,也暗示了生活的孤寂与清冷。然而,这种清冷并未削弱彼此的依赖,反而在不经意间滋生了深厚的情谊。接下来的“自愧铅刀利同微”,则显示了作者对自我的反思,尽管相伴相依,却仍感到自己在才能或处世之道上与友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种自谦的情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度。
“聚散莫云千里远”一句,表达了一种对距离的淡然态度。在生活中,朋友的聚散是常态,不必因为距离而感到失落。最后一句“轮天一月共同晖”,更是将情感升华至一种哲理境界,尽管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在时间与自然的轮回中,彼此仍能共享同一片天地与月光,体现了无形中连接彼此的情感纽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年林下冷相依:七年来在幽静的林下,相互依偎,表明了深厚的友谊。
- 自愧铅刀利同微:自我反省,感到自己的才能与朋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 聚散莫云千里远:相聚和离散不必因为距离而感到沮丧。
- 轮天一月共同晖:在浩瀚的宇宙和时间的流转中,彼此的心灵相互照耀。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铅刀”比喻自己的才能,表达谦虚。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林下、天、月)与情感的结合,形成了深厚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分别的感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结,强调了无论聚散,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依旧能让彼此共享情感的光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下:象征幽静与清冷,反映内心的孤独。
- 铅刀:象征自卑与谦逊,体现对友人才能的敬仰。
- 千里:象征距离与分离,强调情感的无形联系。
- 轮天一月:象征时间与永恒,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七年”指什么?
- A. 七年的友谊
- B. 七年的旅行
- C. 七年的学习
- D. 七年的修行
-
“自愧铅刀利同微”中“铅刀”指代什么?
- A. 武器
- B. 才能
- C. 工具
- D. 食物
-
诗中“聚散莫云千里远”的意思是什么?
- A. 朋友的距离不重要
- B. 千里相隔很远
- C. 不要聚集
- D. 聚散是常态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赠汪伦》 by 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与释净如的这首诗都表达了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具豪情,而释净如的诗则更为内敛,反映出对时间和距离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