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幽抱挹山光,峰回僻径藏。
人家三五树,湖口去来樯。
古寺少行路,乱溪流夕阳。
裴回忘近远,空外野烟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水环境。山光被幽深的山谷所拥抱,山峰的回旋让小路隐藏在其中。村庄间有三五棵树,湖边偶尔有船只出入。古老的寺庙旁少有人走动,溪水在夕阳下流淌着。诗人游走于此,忘记了近和远,心中只余下外面苍茫的野烟。
注释:
- 幽抱:指幽静的环境,如同被拥抱一样。
- 挹:吸取、引入,形容光线被山谷吸引。
- 樯:指船桅,象征水上交通。
- 裴回:徘徊、回旋,表达诗人在山水间的游荡。
- 野烟苍:形容自然景色的朦胧和远方的烟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文弨,清代著名诗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为题,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幽寻》写于田文弨游历山水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世俗的淡泊。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潮,诗人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幽寻》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幽抱挹山光”,以幽静的环境引入自然的光影,给人一种恬静安宁的感觉。而“峰回僻径藏”,则运用了空间的隐喻,暗示着自然的奥秘与深邃。接下来的“人家三五树,湖口去来樯”,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人居环境,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在“古寺少行路,乱溪流夕阳”两句中,古老的寺庙与夕阳下潺潺流动的溪水相映成趣,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气氛。最后的“裴回忘近远,空外野烟苍”更是将全诗的意境提升到一种哲学的思考,诗人在此处徘徊,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心中只剩下对自然的无限思索。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山水的深情与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幽抱挹山光:幽静的环境映射出山的光辉,展现出自然的美。
- 峰回僻径藏:山峰环绕,隐蔽的小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
- 人家三五树:简洁地描绘出村庄的景象,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湖口去来樯:湖边偶尔有船只往来,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古寺少行路:古寺旁冷清的小路,表达出一种孤寂感。
- 乱溪流夕阳:溪水在夕阳下流淌,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 裴回忘近远:在此处徘徊,忘却了世俗的纷扰。
- 空外野烟苍:最后的空灵意象,突显出自然的辽阔与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幽抱”形容环境的宁静。
- 对仗:如“去来樯”和“流夕阳”,平衡的结构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意象:运用山水、古寺等意象,增强诗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宁静自然的赞美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山水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光:象征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 湖口:代表人与自然的交汇处,生活的气息。
- 古寺:象征悠久的历史与宁静的生活。
- 夕阳:寓意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野烟:代表自然的广阔与模糊的远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抱挹山光”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诗人的孤独
- B. 自然的美丽
- C. 人与自然的冲突
-
“古寺少行路”中的“少行路”指的是什么?
- A. 交通便利
- B. 人迹罕至
- C. 旅游景点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赞美
- C.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柳宗元《小石潭记》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但更加强调诗人的孤独感。
- 李白与田文弨一样,都热爱自然,但李白的诗多了一份豪放与奔放的气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田文弨研究》
- 《山水诗词的美学分析》
- 《古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