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遥望塘上藕花秋。
花外盈盈画楼。
美人似花楼上望,
箜篌。隔帘生暮愁。
帘底容光天样远。
塘水满。无计量深浅。
倚花枝。明月时。
相思知君知不知。
白话文翻译
从远处望去,塘边的藕花盛开,正值秋天。画楼之外,一位美人轻盈地站立,似乎在向我遥望,手中弹奏着箜篌,愁苦在帘后悄然生起。帘子底下,她的容颜如同天上明月,遥不可及。塘水满盈,却难以测量其深浅。我倚靠在花枝上,月光洒下,心中相思却不知对方是否也在思念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遥望:远远地看。
- 塘:池塘。
- 藕花:荷花,水生植物,象征美好。
- 盈盈:形容轻盈而优美的样子。
-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 美人:指漂亮的女子。
- 箜篌:一种古老的弦乐器。
- 隔帘:帘子隔开,暗示距离和阻隔。
- 暮愁:黄昏时分的愁苦情绪。
- 容光:容貌光彩。
- 明月:象征美好、思念。
- 相思: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箜篌”是一种古代乐器,常与美女相伴,暗示美人弹奏乐器时的优雅与孤独。“藕花”常用于古诗中象征纯洁与美好,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情感的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幵,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记载,以其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诗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河传》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诗人通过描绘塘边的藕花与美人,抒发个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歌鉴赏
《河传》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水乡秋景。诗的开头“遥望塘上藕花秋”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清新、宁静的意境。藕花作为诗中最重要的意象,象征着美丽与纯洁,同时也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接下来的“花外盈盈画楼”,则让人想象起一位美人在画楼之中,轻盈而优雅,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美人似花楼上望,箜篌。隔帘生暮愁”,通过音乐与愁苦的结合,诗人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箜篌的音色在黄昏时分显得尤为动人,却也更加渲染了愁苦的气氛。诗中提到的“帘底容光天样远”,突显了对美的向往与无法触及的距离。
整首诗在情感上弥漫着一种相思之苦,最后的“相思知君知不知”更是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期待。整体而言,诗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清代诗歌的细腻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遥望塘上藕花秋。”:远远望去,塘边的藕花正盛开,暗示秋天的来临。
- “花外盈盈画楼。”:花外有一个轻盈的画楼,增添了诗的美感。
- “美人似花楼上望,箜篌。”:美人如同花般美丽,站在楼上向外眺望,手中弹奏着箜篌,形成美的画面。
- “隔帘生暮愁。”:帘子隔开,愁苦在黄昏时分悄然滋生。
- “帘底容光天样远。”:帘子后面,她的容颜似天上的明月,遥不可及。
- “塘水满。无计量深浅。”:塘水满盈,却难以测量其深浅,象征情感的深远。
- “倚花枝。明月时。”:在花枝上倚靠,月光洒下,意境优美。
- “相思知君知不知。”:对方是否知道自己的思念,体现了情感的无奈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花,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帘后愁苦的生起,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藕花与美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爱情的思考。情感的深邃与孤独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藕花:象征纯洁、美好和爱情。
- 画楼:代表着优雅与美丽的空间。
- 箜篌:象征着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 明月:代表着思念、遥远与不可及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藕花”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美好与纯洁
C. 财富
D. 权力 -
“相思知君知不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期待
C. 愤怒
D. 平静 -
诗中的“帘底容光天样远”意味着什么?
A. 美人的容颜近在咫尺
B. 美人的容颜遥不可及
C. 美人即将离开
D. 美人已经到来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意象,表达思念之情,但更为直接、简洁;而冯幵的《河传》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复杂的情感世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美学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