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

时间: 2025-01-06 08:12:48

君家有二镜,光景如湛卢。

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蕖。

飞电着子壁,明月入我庐。

月下合三壁,日月跳明珠。

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

意思解释

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

原文展示:

君家有二镜,光景如湛卢。
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蕖。
飞电着子壁,明月入我庐。
月下合三壁,日月跳明珠。
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

白话文翻译:

你家有两面镜子,光辉照耀得像湛卢宝石一样。
有的镜子长得像芭蕉叶,有的则圆得像荷花。
闪电划过墙壁,明月照进了我的房间。
月光下的三面墙壁,宛如日月般跳跃着明珠。
我问你是我,还是我问你是文殊菩萨。

注释:

  • 湛卢:一种珍贵的宝石,形容光彩夺目。
  • 芭蕉:一种植物,叶子宽大,常用来比喻物体的形状。
  • 芙蕖:即荷花,形容其圆润的形态。
  • 飞电:闪电,形容光的迅速和耀眼。
  • 三壁:三面墙壁,构成一个空间。
  • 日月:象征着光明和时间的流逝,日月合一表现和谐。
  • 文殊:指文殊菩萨,佛教智慧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苏轼的作品深受后世喜爱,他的生活经历和政治生涯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的晚年,表达了他对镜子及其象征的思考。镜子的反射不仅仅是物体的影像,更引发了对自我与他者、真实与虚幻之间关系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两面镜子,表现了诗人对于光影、时间、空间的哲学思考。开头两句便用“湛卢”之光比喻镜子的光辉,既突出了镜子的珍贵,又引入了光的主题。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芭蕉”和“芙蕖”来形象化镜子的形态,使得诗句生动而富有想象力。

“飞电着子壁,明月入我庐”两句展示了光影的变化,闪电与明月的交错,仿佛在讲述时间的流逝与瞬息万变的美好。诗人在“月下合三壁”中再次强调了空间的构造,三面墙壁在月光下的交融,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最后两句“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则将诗歌推向哲学的高度,反问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通过对镜子的思考,诗人引入了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和心灵探寻,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家有二镜,光景如湛卢
    • 描述对方家中有两面镜子,光彩照人,隐喻珍贵和稀有。
  2. 或长如芭蕉,或圆如芙蕖
    • 镜子的形状各异,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感,体现多样性。
  3. 飞电着子壁,明月入我庐
    • 光影的变化,表现出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象。
  4. 月下合三壁,日月跳明珠
    • 月光照耀下的空间,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交融。
  5. 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
    • 通过反问,探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升华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镜子比作湛卢,形象生动。
  • 拟人:月光与日月的结合,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自我、他者和自然的思考,探讨了存在的意义与人类的智慧。通过镜子的象征,表达了对光明与真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自我与他者的映射。
  • 光影: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美的瞬间。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湛卢”是什么?

    • A. 一种珍贵的宝石
    • B. 一种植物
    • C. 一位神仙
    • D. 一种乐器
  3. “问子是非我,我是非文殊”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他人的指责
    • B.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思考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数日前梦一僧出二镜求诗僧以镜置日中其影甚》李白《月夜思》
    • 苏轼的诗更侧重于哲理与自我反思,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