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送别
苏轼 〔宋代〕
昨夜扁舟京口,
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
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乘小船在京口停泊,
今天早上马头已经指向长安。
旧官与新官有什么区别呢?
只有湖山的公案可以说。
这幅景色经过百年的变化,
其中的言语千难万难。
使君的才华如波澜壮阔,
让我们来一起评价新诗的风采。
注释
字词注释
- 扁舟:小船。
- 京口:指的是京口(今江苏镇江),一个水路交通要道。
- 马首:马的头,指方向。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陕西西安。
- 公案:公事或公文,这里指的是湖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事迹。
- 使君:指代对友人的称呼,带有敬意的称谓。
典故解析
“使君”可指代某位具体的朋友或同僚,常常用于道别时的称呼,体现出对彼此情谊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词、书法等多个领域,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苏轼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著称。
创作背景
《西江月·送别》创作于苏轼流亡期间,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此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对故土的怀念,也有对新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西江月·送别》是一首抒情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昨夜”和“今朝”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开篇的“昨夜扁舟京口”描绘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对往日宁静生活的怀念。而接下来的“今朝马首长安”,则透露出他必须面对新的旅程和生活的无奈。
诗中提到“旧官何物与新官”,不仅反映出对官场的冷静观察,也暗含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在这份感伤中,诗人并没有沉湎于失落,而是通过“湖山公案”回归自然与心灵的解脱。接下来的“此景百年几变”,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环境的变迁,似乎在劝诫自己要勇于面对变化。
最后两句“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期待。这首诗以友谊为纽带,交织着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使其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夜扁舟京口:回忆昨夜的宁静,乘坐小船停靠在京口。
- 今朝马首长安:今晨已经开始新的旅程,马头指向长安,象征着新的方向。
- 旧官何物与新官:在旧官与新官之间,物质的差别并不明显,暗示对官场的无奈。
- 只有湖山公案:唯一可以寄托的,只有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观。
- 此景百年几变:这幅景象经历了百年的变化,表明时间的流逝。
- 个中下语千难:其中的言语难以表达,感慨万千。
- 使君才气卷波澜:对友人的才华感到钦佩,仿佛波澜壮阔的气势。
- 与把新诗判断:邀请友人一起评价新的诗作,体现了对文学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使君的才华比作波澜,形象生动地表达其才华的非凡。
- 对仗:诗中体现出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友人的离去中,反思自己的人生,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暗示着即便面临变迁,仍需勇敢前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自由和宁静。
- 马首:象征旅途与方向,暗示新的生活。
- 湖山:指代自然的美,象征心灵的寄托。
- 公案:代表人文历史的积淀,暗示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对于“昨夜扁舟京口”,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这一意象?
A. 繁华都市
B. 宁静水边
C. 高山流水 -
“使君才气卷波澜”中的“波澜”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友人的性格
B. 友人的才华
C. 自然的景色 -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表达送别友人的情感,充满豪情与悲壮。
- 杜甫《赠花卿》:同样展现友情与人生变迁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送别诗,前者更倾向于沉思与感慨,后者则显得豪放与激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深入解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西江月·送别》的美感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