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
时间: 2025-01-01 19:4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更铙鼓动诸邻,
百首新诗间八珍。
已遣乱蛙成两部,
更邀明月作三人。
云烟湖寺家家境,
灯火沙河夜夜春。
曷不劝公勤秉烛,
老来光景似奔轮。
白话文翻译:
夜半时分,锣鼓声响起,邻居们都被惊动了;
在百首新诗中,夹杂着八珍美食。
已把那些乱叫的蛙声分成两部分,
更邀请明月共同酌饮,成为三人。
云烟飘渺的湖边寺庙,家家户户的境况都如同。
灯火辉煌的沙河,夜夜都是春意盎然。
何不劝公多点燃蜡烛,
老来时光如同奔流的车轮。
注释:
字词注释:
- 二更:夜间的第二个时辰,约为午夜。
- 铙鼓: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节庆场合。
- 八珍:指八种美味的食物。
- 乱蛙:指蛙鸣声,形容吵闹。
- 光景:指光阴、时光。
- 奔轮:比喻光阴流逝得快。
典故解析:
- “明月作三人”:古诗中常有把月亮拟人化的写法,表达孤独或友情。此句意在表现作者与友人的情义。
- “灯火沙河”:沙河是指沙河流域,灯火指夜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才华横溢而被誉为“苏东坡”。他的诗词广泛涉及人生、友情、自然等多个主题,风格豪放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苏轼与朋友聚饮之际,表现了他与友人共饮赏月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士人生活和人际关系。诗中融入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饮为背景,展现了苏轼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与对人生的深思。开头的“二更铙鼓动诸邻”,生动描绘了夜晚热闹的场景,锣鼓声响传遍邻里,暗示着聚会的欢快气氛。接着“百首新诗间八珍”,将诗与美食结合,体现了文人雅集的文化氛围。诗中提到的“乱蛙”,不仅是自然声音的描写,也象征着生活的杂乱与喧嚣。
诗的后半部分“更邀明月作三人”,邀请月亮共饮,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感。最后两句“曷不劝公勤秉烛,老来光景似奔轮”,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呼吁珍惜光阴,体现了人生哲理的深邃。
整首诗在欢快中蕴含深意,表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更铙鼓动诸邻”:夜深时分,锣鼓声响,邻居们都受到惊动,展现聚会的热烈气氛。
- “百首新诗间八珍”:新作的诗歌与美味的食物交相辉映,显示出文人聚会的雅趣。
- “已遣乱蛙成两部”:将蛙声分成两部分,暗示聚会的氛围使得喧嚣被分开。
- “更邀明月作三人”:与月亮共同饮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及情谊。
- “云烟湖寺家家境”:描绘湖边寺庙的烟雾缭绕,家庭的环境各有不同。
- “灯火沙河夜夜春”:沙河边的灯火辉煌,象征着夜晚的温暖与生机。
- “曷不劝公勤秉烛”:劝朋友多点燃蜡烛,表示珍惜当下。
- “老来光景似奔轮”:感叹光阴如疾轮般迅速,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老来光景似奔轮”,用轮子比喻时间飞逝。
- 拟人:如“更邀明月作三人”,将明月拟人化,增添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铙鼓:象征热闹的聚会,表现出士人生活的繁华。
- 明月:象征友谊和理想,常常与孤独相对,寄托情感。
- 灯火:象征温暖和生机,体现生活的美好。
- 光景:反映了流逝的时间,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二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晚上十点
B. 晚上十二点
C. 凌晨一点
D. 凌晨两点 -
诗中提到的“八珍”指的是什么?
A. 八种美食
B. 八种诗歌
C. 八种花卉
D. 八种乐器 -
诗中的“明月”代表了什么?
A. 孤独
B. 友谊
C. 自然
D. 时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注重于朋友间的交流与生活的热情,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自我陶醉。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前者更显豪放,后者则更显忧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以上内容涵盖了苏轼《次韵述古过周长官夜饮》的详细解析、背景及相关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