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天和寺》

时间: 2025-01-01 19:49:05

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

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

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

临风莫长啸,遗涕浩难收。

意思解释

扶风天和寺

原文展示

远望若可爱,朱栏碧瓦沟。
聊为一驻足,且慰百回头。
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
临风莫长啸,遗涕浩难收。

白话文翻译

从远处看去,这里真是令人喜爱,红色的栏杆和碧绿的瓦屋交相辉映。
我在这里稍作停留,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安慰,回首往事不禁百感交集。
水退去后可以看到山石,尘土飞扬的城市高楼在昏暗中耸立。
在风中不要长啸,眼泪流淌难以自已。

注释

  • 朱栏:红色的栏杆,常用于古代建筑装饰。
  • 碧瓦:青色的瓦片,指屋顶的颜色,象征古朴典雅。
  • 驻足:停下脚步,表示思考或回忆。
  • 百回头:形容频频回首,带有感伤情绪。
  • 水落:水位下降,露出山石,象征事物的真相显露。
  • 尘高:尘土飞扬,形容城市的喧嚣与繁忙。
  • 临风莫长啸:在风中不要高声长啸,表现一种压抑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感慨的深思,反映了苏轼在浮沉世事中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诗人、词人、书法家。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豪放、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与个人的失落,常常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诗歌鉴赏

《扶风天和寺》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内心感受的诗。开篇便以“远望若可爱”引人入胜,展现出诗人对景色的欣赏与喜爱。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逐渐显露。朱栏碧瓦所描绘的美好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每一次的驻足与回首,都是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似乎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

“水落见山石,尘高昏市楼”这两句,展现了自然与城市的对比,水的退去使得山石显露,而城市的尘土则代表了世俗的喧嚣与繁忙。诗人在此时的情绪愈加沉重,似乎在思索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结尾两句“临风莫长啸,遗涕浩难收”,表达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长啸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但在此刻却变得毫无意义,眼泪的流淌也显示出内心的无助。整体而言,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复杂的人生感悟,情感深邃而细腻,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远望若可爱:远处的景色让人感到可爱,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欣赏。
  • 朱栏碧瓦沟:描述寺庙的建筑风格,营造出一种美丽的画面。
  • 聊为一驻足:诗人选择在此小憩,体现出一种对时光的珍惜。
  • 且慰百回头:停下脚步,抚慰自己心中的惆怅与思念。
  • 水落见山石:水退去后,山石显露,象征真相的揭示。
  • 尘高昏市楼:城市的喧嚣与尘埃,营造出一种昏暗的氛围。
  • 临风莫长啸:在风中不要高声呼喊,反映出内心的压抑。
  • 遗涕浩难收:眼泪流淌难以止住,表达出对往事的感伤。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的清新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通过朱栏、碧瓦、山石等意象,传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
  • 拟人:水落、尘高等描写中,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述自然之美,引发对人生的思索,表达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基调深沉而哀伤。

意象分析

  • 朱栏:象征着美好与幸福的时光。
  • 碧瓦:代表着宁静与和谐的生活。
  • 山石:象征着坚定与永恒,隐喻人生的真谛。
  • 尘土:象征世俗的繁忙与喧嚣,反映出人间的浮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朱栏碧瓦”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山水风景
    B. 建筑风格
    C. 人物形象

  2. “临风莫长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压抑
    C. 高兴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生的感慨
    C. 对友情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苏轼的《扶风天和寺》和李白的《庐山谣》均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苏轼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人生的哲思,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壮丽与豪情。两者在风格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特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