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紫眉应试
原文展示
长杨犹未献,作赋拟西京。
孰谓风尘日,能忘去住情。
临岐泣杨子,中酒病刘伶。
蚤识先资器,弓旌慰圣明。
白话文翻译
长杨树下仍未有献身的机会,而我正准备赋诗前往西京。谁又能想到这繁华尘世的日子,会让我忘记了心中归属的情感?临近离别时我对杨子泪流满面,酒饮过量,想起了刘伶的病态。早已识得你的才能和器量,愿以弓和旌旗来安慰明圣之主。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杨:长杨树,象征着希望与归属。
- 西京:指古代的长安,诗人有赴京应试之意。
- 风尘日:繁华的尘世生活。
- 杨子:指朋友或同伴,可能是指杨意或杨志。
- 刘伶:东晋时期的著名酒徒,象征着酒醉后的无奈。
- 弓旌:弓和旌旗,象征着军事和荣华。
典故解析:
- 刘伶:东晋时期的名士,以酗酒著称,代表一种洒脱不羁的生活状态。
- 先资器:可指先前对某人才能的识别,历史上有许多因默默无闻而被忽视的英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宗周,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为主。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关注人生的困惑与感悟。
创作背景: 《送紫眉应试》写于作者送别友人参加科举考试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期望与祝福,同时流露出对世俗纷扰与个人情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紫眉应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流露出对朋友前途的期待与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开篇的“长杨犹未献”表明了诗人对理想与机会的渴望,接着提到“孰谓风尘日”,用以反思在繁华和浮躁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常常被忽视。诗人通过“临岐泣杨子”的情景,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而“中酒病刘伶”的提及则增添了一种忧伤与无奈的色彩。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蚤识先资器”表达对友人能力的认同,并希望以军功和荣耀来安慰即将踏上征途的友人,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在情感上跌宕起伏,既有离别的悲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构成了诗歌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杨犹未献:长杨树下的人尚未投身于事业,象征着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
- 作赋拟西京:准备赋诗前往西京,暗示着即将参加科举,追求功名。
- 孰谓风尘日:谁说繁华的日子不会让人忘却情感,反映出对世俗的思考。
- 能忘去住情:揭示了情感的复杂性,难以在繁华中保持真情。
- 临岐泣杨子:在分别之际为朋友流泪,表现出深厚的友情。
- 中酒病刘伶:提及饮酒成病,反映出对生活无奈的态度。
- 蚤识先资器:早已识得你有才能,表达对朋友的认可与欣赏。
- 弓旌慰圣明:以弓和旌旗来安慰明主,象征对未来的期待与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长杨树象征希望。
- 对仗:如“泣杨子”和“病刘伶”的对照,增强了情感的对比。
- 拟人:风尘被赋予情感,表现出人与环境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为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情感的追求,以及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杨:象征希望与归属。
- 西京:理想与目标的象征。
- 风尘:世俗繁华与人情冷暖的象征。
- 杨子:朋友的象征,表达深情厚谊。
- 刘伶:洒脱无羁的象征,反映对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杨犹未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A -
“风尘日”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日子
B. 繁华的尘世生活
C. 清静的乡村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刘伶”是什么形象? A. 和蔼可亲的长者
B. 酗酒的洒脱者
C. 忧郁的诗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刘宗周的《送紫眉应试》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俗的思考与对友情的深刻理解,而李白则是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友情的直接表达,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某某出版社
- 《明代诗人研究》 - 某某出版社
- 《古诗词解析》 - 某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