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平 谭开子贻画并赋西平乐词,见讯志谢》
时间: 2025-01-19 14:04: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叹年华,看不尽,短亭花。更冬残雪后停车。问谁相忆,寄来满幅是烟霞。分明指有,西陵渡口人家。沧洲近,知何处,空历遍,路途赊。念君也留滞西平,思时便望,望时还见暮云遮。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
白话文翻译
感叹岁月的流逝,看不完短亭旁的花。更在冬雪残留之后停下了脚步。问谁在牵挂,寄来满幅烟霞的画卷。清晰地指向西陵渡口的人家。沧洲近在眼前,但不知何处,空自走遍,路途漫长而遥远。想念你也滞留在西平,思念时常向往,向往时还见暮云遮住了视线。何年能携手,向青山绿水之畔。
注释
- 年华:指岁月、光阴。
- 短亭花:指亭子旁边的花,象征短暂的美好。
- 冬残雪:冬天的残雪,暗示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烟霞:指云雾缭绕的美景,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
- 西陵渡口:具体地点,可能象征着离别或思念的地方。
- 沧洲:指广阔的水域,隐喻远方的家乡或故地。
- 西平:诗中提到的地方,可能是诗人或朋友曾经相聚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约1640-?),字时中,号梦庵,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兼工书法。他生活在清初,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影响,其作品常充满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毛奇龄对友人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人生短暂、友情珍贵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上西平》是一首富有抒情色彩的古诗,它深刻地探讨了时间、友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诗的开头,诗人以“叹年华”引入,显示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慨,短亭旁的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生命。此后,诗人通过“冬残雪后停车”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的凄清和内心的孤寂。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问候的方式,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并借“烟霞”描绘出一种模糊而美丽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情感的寄托。特别是“分明指有,西陵渡口人家”一句,展现出一种清晰而又朦胧的情感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对往昔的追忆。
接下来的“沧洲近,知何处”则表达了对远方的渴望与迷茫,诗人在行走中感受到的路途遥远,恰似人生的旅程。最后,诗人以“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结束,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叹年华,看不尽,短亭花。
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叹,短亭旁的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生命。 -
更冬残雪后停车。
冬天的残雪让人停下脚步,暗示内心的沉思与孤寂。 -
问谁相忆,寄来满幅是烟霞。
诗人发出对友人的问候,感慨情感的寄托在美丽的自然景象中。 -
分明指有,西陵渡口人家。
清晰的描绘出离别的地点,增添了思念的情感。 -
沧洲近,知何处,空历遍,路途赊。
表现对远方的渴望,但又感到无从追寻。 -
念君也留滞西平,思时便望,望时还见暮云遮。
思念朋友滞留在西平,时常仰望天空,看到暮云遮掩。 -
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
最后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花,象征美好而短暂的生命。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例如“烟霞”寄托思念。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时间的感慨、对友谊的思念及对自然的热爱,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它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呼唤,也是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年华:代表时间的流逝。
- 短亭花:象征短暂的美好。
- 烟霞:美丽的自然景象,寄托思念。
- 西陵渡口:友谊与回忆的地点。
- 青山麓碧湖:美好的未来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短亭花”象征什么?
A. 长久的爱
B. 短暂的美好
C. 人生的旅程 -
“冬残雪后停车”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寂与沉思
C. 兴奋 -
诗的最后一句“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状的满足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 杜甫的《春望》则是在国家动荡背景下的情感宣泄,表达了对故国的忧虑与期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