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

时间: 2025-01-04 07:46:29

城南有荒池,琐细谁复采。

幽姿小芙蕖,香色独未改。

欲为中州信,浩荡绝云海。

遥知玉井莲,落蕊不相待。

攀跻及少壮,已失那容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陶拟古九首

城南有荒池,琐细谁复采。
幽姿小芙蕖,香色独未改。
欲为中州信,浩荡绝云海。
遥知玉井莲,落蕊不相待。
攀跻及少壮,已失那容悔。


白话文翻译:

在城南有一处荒废的池塘,细小的花朵难以再被人采摘。
小小的芙蕖姿态幽雅,芬芳的颜色依然如故。
我想要成为中州的信使,乘风破浪,超越云海。
远远知道玉井里的莲花,花瓣凋落却彼此不再相依。
我在年轻时攀登过这条路,如今已失去了那份悔恨。


注释:

字词注释:

  • 琐细:细小、微不足道。
  • 幽姿:幽静而雅丽的姿态。
  • :信使,传递消息的人。
  • 浩荡:形容气势宏大,广阔无垠。
  • 玉井:指名为“玉井”的地方,通常用来指代美丽的莲花。
  • 攀跻:攀登,爬上去。

典故解析:

  • “中州”是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象征着文化和文明的中心。
  • “玉井莲”常用来象征洁白和高洁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洒脱,常有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 《和陶拟古九首》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挫折,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这些经历让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生命的反思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荒池”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荒凉而美丽的景象。开篇的“城南有荒池”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情感,随着诗句的展开,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小芙蕖的“幽姿”,不仅描绘了其美丽的外表,同时也象征了那份不被世俗打扰的宁静。诗中提到的“欲为中州信”,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渴望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两句“攀跻及少壮,已失那容悔”,则流露出一种失落感和无奈,表明在年轻时的奋斗和追求在年长后已无悔恨。整首诗结合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情感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南有荒池: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池塘,暗示自然的凋零。
  2. 琐细谁复采:细小的花朵无人问津,表达了对美的遗忘。
  3. 幽姿小芙蕖:小芙蕖的幽雅姿态与前句形成对比,代表了美的永恒。
  4. 香色独未改:尽管环境恶劣,花香色泽依然如故,象征内心的坚持。
  5. 欲为中州信:表达了自己愿意成为中原的信使,追求卓越。
  6. 浩荡绝云海:渴望超越现状,追求理想的广阔天地。
  7. 遥知玉井莲:远远知道美丽的莲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8. 落蕊不相待:花瓣凋落却不再相依,象征失去与孤独。
  9. 攀跻及少壮:年轻时的努力与追求。
  10. 已失那容悔:对于过去的选择与努力已无悔意,成熟的认知。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荒池”和“小芙蕖”传达生命的对比。
  • 拟人:让花朵具有情感,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句式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追求与失落,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池:象征被遗弃的美,人生的无常。
  • 小芙蕖:代表纯洁与高雅。
  • 中州:象征理想的追求与目标。
  • 玉井莲:高洁与美好,象征理想之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芙蕖”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纯洁与美好
    C. 生命的无常
    D. 理想的追求

  2. “欲为中州信”中的“中州”指代什么? A. 一处地名
    B. 中原地区
    C. 统治中心
    D. 文化中心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
  • 王维《鹿柴》:探讨自然与孤独的关系。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苏轼更注重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意象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