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时间: 2025-01-01 18:01:15

春荑秋荚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镊霜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作者:苏轼

春荑秋荚两须臾,
神药人间果有无。
无鼻何由识薝卜,
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饱两蛱蝶,
寒意知鸣几蟪蛄。
记取明年十二节,
小儿休更镊霜须。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嫩芽和秋天的果荚都是短暂的,
人间是否真的有神药之果呢?
没有鼻子怎么能够辨识薝卜的香气,
如今看到花才相信菖蒲的存在。
芳心尚未饱满,两只蝴蝶飞舞,
寒意已知几只蟪蛄在鸣叫。
记得明年的十二个节气,
小儿们不要再去拔掉霜上的须根。

注释:

  • 荑(tí):嫩芽。
  • 荚(jiá):果荚。
  • 薝卜(zhì bó):一种香草。
  • 菖蒲:水生植物,常用于药材。
  • 蛱蝶:一种蝴蝶。
  • 蟪蛄(huì gū):一种昆虫,鸣叫声似蟋蟀。
  • 镊(niè):用镊子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具有深刻的哲理和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与弟弟子由的交往中,表达了对春秋短暂与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秋的变化为背景,表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开头两句提到春天的嫩芽与秋天的果荚,表明自然界变化的迅速,暗示人生的短暂。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对神秘事物的思考,尤其是对“神药”存在的怀疑,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思索与探索。

诗中“无鼻何由识薝卜”一句,通过对嗅觉的设问,强调了感知的重要性,暗示人们需要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细腻与美好。“芳心未饱两蛱蝶”描绘出春天的活力与美丽,飞舞的蝴蝶象征着生命的绚烂,但“寒意知鸣几蟪蛄”又把读者拉回到寒冷的现实中,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最后两句“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镊霜须”,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注生活的细节,富有教育意义。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荑秋荚两须臾:春天的嫩芽和秋天的果实都是短暂的瞬息。
  2. 神药人间果有无:人间是否真的存在神奇的药物和果实呢?
  3. 无鼻何由识薝卜:没有鼻子怎么能辨识香草的香气?
  4. 有花今始信菖蒲:直到今天看到花才相信菖蒲的存在。
  5. 芳心未饱两蛱蝶:芳香的心未曾满足,两只蝴蝶在飞舞。
  6. 寒意知鸣几蟪蛄:寒意已知几只蟪蛄在鸣叫。
  7. 记取明年十二节:记得明年要注意十二个节气。
  8. 小儿休更镊霜须:小孩子们不要再去拔掉霜上的须根。

修辞手法

  • 比喻:春荑与秋荚的比喻,展示自然的变化。
  • 拟人:寒意与蟪蛄的关系,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芳心未饱”和“寒意知鸣”,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秋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菖蒲:象征着清新和生命力。
  • 蛱蝶: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 蟪蛄:象征着寒冷与生命的脆弱。
  • 霜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神药”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果实
    • C. 神秘的药物
    • D. 一种动物
  2. 诗中“芳心未饱”描述的是哪种生物?

    • A. 蝴蝶
    • B. 昆虫
    • C. 花
    • D. 人
  3. 诗的最后一句提醒小儿们不要做什么?

    • A. 拔掉霜须
    • B. 喊叫
    • C. 追逐
    • D. 吃东西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描绘自然的短暂与人生的感慨。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苏轼的《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与李白的《将进酒》同属描写时光与生命的诗作,苏轼更倾向于细腻的观察与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气质。两者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