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遁山人归蜀》

时间: 2025-01-19 22:39:33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何遁山人归蜀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白话文翻译:

春风吹入树梢,枝叶变得翠绿,
孩子们在门前盯着柴扉。
远处的山谷里杜鹃鸟在鸣叫,
前面的山上,蜀地的客人回家了。
到家时恰逢社燕归来,
下马后洗净征衣。
整天在水边闲坐,
想必已经停止了工作。

注释:

  • 春风: 春天的风,带来温暖和生机。
  • 童稚: 孩子,表示天真无邪。
  • 柴扉: 指的是用柴木做的门,常用来形容家居的朴素。
  • 杜鹃: 一种鸟,常在春天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社燕: 指的是社日时归来的燕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活气息。
  • 浣征衣: 指洗涤旅行中的衣物,寓意回到家中后的安逸生活。
  • 临水: 指在水边,象征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典故解析:

  • 杜鹃鸣: 杜鹃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春天和离别,虽然它的鸣叫美丽,但也常与哀伤联系在一起。
  • 社燕: 社日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丰收和团圆,燕子归来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活的重新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东皋。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朋友何遁归蜀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归家的温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送何遁山人归蜀》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的乡村生活。整首诗以流畅的意象和轻快的节奏,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仿佛让人感受到春风拂面的温暖。

诗的开头两句“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描绘出春天来临时,树木复苏、孩子们在门前玩耍的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接下来的“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则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表现出归家的喜悦与春天的音韵。这种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最后的“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诗人以水边的闲适生活作为总结,暗示了对自然的依恋和对安静生活的向往。这种写法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风入树绿: 春风吹拂,树木变得翠绿,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2. 童稚望柴扉: 孩子们在门前盯着柴门,表示对家的期待与好奇。
  3. 远壑杜鹃响: 远处山谷中杜鹃鸟声声入耳,增添了春天的气氛。
  4. 前山蜀客归: 蜀地的客人归来,象征着团聚与归属。
  5. 到家逢社燕: 回到家中正逢社燕归来,象征着春天的生活气息。
  6. 下马浣征衣: 下马后洗净衣服,表现出归家的安逸与放松。
  7. 终日自临水: 整日悠闲地在水边,暗示了宁静的生活状态。
  8. 应知已息机: 这时应该明白已经停止了忙碌,享受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 “春风入树绿”用春风比喻生命的复苏。
  • 拟人: “童稚望柴扉”赋予孩子以情感,表达对家的渴望。
  • 对仗: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形成了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与归家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来的祝福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恬淡、温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 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杜鹃: 春天的使者,也暗示离愁。
  • 社燕: 归来的燕子象征团聚与美好生活。
  • : 象征宁静与淡泊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2. “终日自临水”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忧伤
    • B. 悠闲
    • C. 忙碌
  3. 诗中“童稚望柴扉”描绘的是谁?

    • A. 大人
    • B. 孩子
    • C. 老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春晓》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描绘思乡之情,表达孤独与思念。
  • 《春晓》: 赞美春天的生机,展现自然的美丽。

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