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牡丹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
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
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
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花朵的颜色就被认为珍贵,死去后又将归向何处呢?那清澈的花魄不应当散去,绚丽的花朵又依附于何处?红色的花朵栖息在金谷的妓女身旁,黄色的花朵则配得上洛川的妃子。朱红和紫色的花儿也都随之而来,难道这就能说明人世间的稀少吗?
注释:
- 贵色:珍贵的颜色,指花朵的艳丽色彩。
- 殁去:死亡或消逝,常用来指代生命的结束。
- 清魄:清澈的花魂或花魄,指花的灵气。
- 艳花:指花色艳丽的花朵。
- 金谷妓:金谷是古代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里的妓女。
- 洛川妃:洛川是指洛阳,妃子则是王妃。
- 朱紫:指红和紫色的花朵,象征富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青山,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梅尧臣的作品多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兴盛的时期。诗中以洛阳牡丹为主题,表达了对美丽与生命流逝的感慨,也反映了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洛阳牡丹》是一首描写花卉的诗,诗人通过对洛阳牡丹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脆弱与美好事物流逝的思考。诗中“古来多贵色,殁去定何归”一句,开篇即以疑问引发读者的思考,意味深长。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自古以来就以其艳丽的色彩和高贵的气质受到人们的喜爱,但诗人却在赞美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其短暂生命的惋惜。
接着,诗人通过“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进一步阐述了花朵的灵气与其依附之处,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归属。最后几句“红栖金谷妓,黄值洛川妃”,则将花与人、自然与社会巧妙结合,展现了花朵在不同人群中所象征的不同意义。整首诗透出一种对美的渴望与生命无常的感叹,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古来多贵色”:自古以来花色艳丽的花朵受到人们的重视。
- “殁去定何归”:花朵凋零后将归向何处,暗示生命的无常。
- “清魄不应散”:花的灵气不应当消散。
- “艳花还所依”:美丽的花儿应该有其依附之处。
- “红栖金谷妓”:红色的花朵与金谷的妓女相伴。
- “黄值洛川妃”:黄色的花朵配得上洛川的妃子。
- “朱紫亦皆附”:红紫色的花朵也随之而来。
- “可言人世稀”:这能否说明人世的稀少呢?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人,赋予其情感与灵魂。
- 对仗: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与生命,使其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表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反映了人类对瞬息万变的自然与生命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着富贵与美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金谷妓:代表着生活中的享乐与奢华。
- 洛川妃:象征着高贵与典雅,反映了诗人对美的崇敬。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洛阳牡丹》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清魄”指代什么?
- A. 花的颜色
- B. 花的灵气
- C. 花的香味
- D. 花的形状
- “红栖金谷妓”中提到的金谷指的是?
- A. 一种花
- B. 一个地方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饮食
- 《洛阳牡丹》的作者是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题都城南庄》 - 崔护
- 诗词对比:
- 《春望》中的生死与离愁。
- 《题都城南庄》中对美好景物的赞美和对往事的怀念,表现出对美的追求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