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展墓 其一》
时间: 2025-01-14 14:50: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尺蓬科几树梅,
梅根碧血总成苔。
春山雨露僧时到,
画角昏黄鹤一来。
入梦有人迷北海,
招魂无地哭西台。
鸱夷未化钱塘水,
莫怪潮声夜夜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几棵梅树在长满青苔的土壤中,梅树的根如同碧血一般。春天的山中,雨露滋润,偶尔有和尚来访;画角声中,一只昏黄的仙鹤飞来。梦中有人迷恋北海,魂魄无法归去,悲伤地在西台哭泣。鸱夷(古代一种水鸟)未能化为钱塘江的水流,难怪潮声如雷,夜夜回响。
注释:
字词注释:
- 蓬科:指蓬草和梅树的结合,象征自然的生机。
- 碧血:比喻梅树根部的颜色,暗示生机与悲伤。
- 画角:古代乐器,常在寺庙中使用,代表宁静与宗教。
- 鸱夷:古代传说中的水鸟,象征着漂泊和未归。
- 钱塘水:指钱塘江,历史上著名的潮汐潮水。
典故解析:
- 北海:传说中的仙境,象征追寻理想与归属。
- 西台:古代神话中的地方,常与悲伤和怀念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耒(约1670-1736),清代诗人,字士如,号松蔚,擅长诗词和书法,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西泠展墓》创作于清代,正值时代变迁之际,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使得诗人对生死、自然与人心有了更深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树、雨露和仙鹤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开篇以“几树梅”点题,梅树象征着坚韧与洁白,然而“梅根碧血总成苔”则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悲伤,梅树的根部融入青苔,似乎象征着对过往的缅怀与无奈。接下来的“春山雨露僧时到”,则为诗句增添了一层宁静的氛围,和尚的到来仿佛是冥冥中对生命与理想的探寻。
“画角昏黄鹤一来”一句,画角的声音与黄鹤的出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神秘的画面,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随后“入梦有人迷北海”,再一次引入了神秘的意象,北海象征着理想与归宿,但又是无尽的追寻,表现了内心的迷惘。
最后两句“鸱夷未化钱塘水,莫怪潮声夜夜雷”,鹤与水的结合,将整个诗意推向高潮,潮声如同生命的回响,带有一丝悲壮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及自我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尺蓬科几树梅:梅树在蓬草之间,表现自然环境的生机。
- 梅根碧血总成苔:梅树根部象征生命与痛苦的结合。
- 春山雨露僧时到:春天的雨露滋润着自然,和尚的来访象征内心的宁静。
- 画角昏黄鹤一来:音乐与自然的和谐,黄鹤的出现增添了神秘感。
- 入梦有人迷北海:梦境中对理想的追求,迷茫与向往。
- 招魂无地哭西台:无法回归的悲伤,西台象征着逝去的岁月。
- 鸱夷未化钱塘水:未能归去的漂泊,水象征着流动的生命。
- 莫怪潮声夜夜雷:潮声如雷,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梅根比作碧血,形象生动。
- 拟人:和尚的到来似乎有意识,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春山雨露”与“画角昏黄”,形成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命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寻,同时也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树:象征坚韧与纯洁,寓意生命的坚强。
- 雨露:代表滋润与希望,暗示生命的滋养。
- 黄鹤:象征着自由与追寻,承载着诗人的理想。
- 北海:理想与归宿的象征,激发内心的渴望。
- 潮声: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光的无情,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三尺蓬科几树梅”中的“蓬科”指的是什么? A. 蓬草与梅树
B. 竹子与梅树
C. 其他植物
答案:A -
“入梦有人迷北海”中的“北海”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归宿
C. 旅行目的地
答案:B -
诗中“画角昏黄鹤一来”有什么情感表达? A. 悲伤
B. 宁静与和谐
C. 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与潘耒的《西泠展墓》均以梅树为主题,但王安石的梅花更侧重于梅树的坚韧与精神,而潘耒则通过梅树表达对生命的感慨与追忆,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角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潘耒诗词集》
- 《梅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