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信州祥符寺
作者: 徐照 〔宋代〕
冰脂清绝地,谁拟此身来。
寺古逢僧老,山高见水回。
岩菲寒未拆,风霭复难开。
塔下看碑石,因寻跨鹤台。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片冰冷而纯净的地方,谁能想到我会来到这里?
古老的寺庙里遇到了年长的僧人,山高处看到了水的回流。
山岩上的寒气尚未消散,雾霭又再次难以散开。
在塔下凝视碑石,顺便寻找那跨鹤的台阶。
注释:
字词注释:
- 冰脂:形容地方的寒冷和清澈。
- 清绝:清幽而绝世。
- 寺古:古老的寺庙。
- 逢:遇到。
- 水囘:水流回旋。
- 岩菲:山岩上生长的植物。
- 寒未拆:寒气尚未消退。
- 风霭:雾霭,空气中的湿气。
- 碑石:刻有文字的石碑。
- 跨鹤台:传说中的跨鹤台,通常指代高处的台阶或平台。
典故解析:
“跨鹤台”可理解为一种仙境的象征,鹤在古代文化中常常代表长寿与超凡脱俗的境界。此外,寺庙与僧人的相遇也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晚年时期属于寓情于景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在山水之间寻找灵感。徐照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照游览信州祥符寺时,表达了他在这片宁静的环境中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象,反映了他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作者在祥符寺的幽静体验。诗的开篇“冰脂清绝地,谁拟此身来”,抒发了作者对这片清冷之地的惊叹与思索,冰冷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在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通过描写古寺和年老的僧人,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山高见水回”一句,展示了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显示出一种哲学思考。岩石之寒与风霭的描绘,渲染了环境的苍凉,同时也表明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一句“因寻跨鹤台”,则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暗示了人们对超凡脱俗、追求真理的向往。
这首诗在主题上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人类存在的反思。徐照通过简约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深邃的思想与清新的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韵味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冰脂清绝地:形容环境的寒冷与清澈,给人一种超然脱俗之感。
- 谁拟此身来:反问式,表达了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与疑惑。
- 寺古逢僧老:在古老的寺庙中遇到年长的僧人,象征着智慧与岁月。
- 山高见水回: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水流的回旋寓意着生命的循环。
- 岩菲寒未拆:寒气还未消散,暗示着环境的艰苦与清冷。
- 风霭复难开:空气中的湿气难以散去,进一步渲染了诗的氛围。
- 塔下看碑石:在塔下静静地凝视碑石,暗示对历史的思考。
- 因寻跨鹤台:寻找理想的境界,象征着对超凡脱俗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比作冰脂,突出其清冷的特质。
- 对仗: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传达了清幽与哲理的双重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冰脂:象征纯净与寒冷,暗示超然的境界。
- 僧老:象征智慧与岁月的积淀。
- 水回:象征生命的循环与延续。
- 碑石:象征历史的沉淀与人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冰脂”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环境特征?
- A. 温暖
- B. 清冷
- C. 迷雾
- D. 炎热
-
诗中的“跨鹤台”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超凡脱俗的境界
- C. 人生的苦难
- D. 自然的和谐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在?
- A. 对城市生活的描写
- B. 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叹息
-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山水景色,但更强调豪放的个性与理想的追求。
- 王维的《山居秋暝》:呈现了宁静的山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热爱与感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徐照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思考与哲理,而王维则倾向于营造一种宁静的自然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