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
时间: 2025-01-04 15:1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
作者: 徐照 〔宋代〕
画图旧识高山寺,
今在高山寺里行。
千古险峰长自直,
一春潇水未曾清。
孤城吹角寒猿应,
破屋寻碑野鼠惊。
天遣二人来远地,
要将新景就诗名。
白话文翻译:
这座高山寺我早已在画中见过,如今我正走在高山寺里。千古以来的险峰依旧挺拔,春天的潇水却从未清澈。孤城响起号角,寒猿在回应,破旧的房屋里寻碑的野鼠也吃了一惊。上天派我们两个远道而来,正要将眼前的新景写成诗。
注释:
- 画图:指的是在画中见到的景象。
- 高山寺:指高山上的寺庙,可能是指永州的高山寺。
- 千古:形容时间久远。
- 险峰:指险峻的山峰。
- 潇水:指春天的细雨或泉水。
- 孤城:指周围环境较为孤立的城市。
- 吹角:指号角声。
- 寒猿:指在寒冷环境中生活的猿猴。
- 破屋:指破旧的房屋。
- 寻碑:指寻找石碑,可能是古迹。
- 野鼠:指野外的老鼠。
- 天遣:天意安排。
- 诗名:指诗歌的名声或诗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字子昂,号澄江,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徐照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他常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及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徐文渊登高山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古迹的怀念。此时正值春天,虽然春水未曾清澈,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不满。
诗歌鉴赏:
《同徐文渊登永州高山寺》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诗。诗的开头提到“画图旧识高山寺”,这句引发了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人对自然和文化的认知是多层次的;而“今在高山寺里行”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置身其境的真实感,仿佛诗人从纸上走入了画中。
接下来的“千古险峰长自直”,展现了高山的巍峨与不屈,象征着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而“一春潇水未曾清”,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失望,尽管春天来临,却未能带来清澈的水流,这一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孤城吹角寒猿应,破屋寻碑野鼠惊”两句,描绘了一幅孤寂而生动的画面,号角声响起,孤猿回应,似乎在诉说着寂寞与岁月的流逝。破屋与野鼠的描写则更显得环境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传达出一种对往昔的惋惜。
结尾的“天遣二人来远地,要将新景就诗名”,表达了诗人对新景的期待与对友人共赏的渴望,二人虽来自远方,但此刻的相聚与共同创作的心情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图旧识高山寺:表达诗人对高山寺的久远记忆。
- 今在高山寺里行: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行走与感受。
- 千古险峰长自直:描绘险峰的高耸与坚韧。
- 一春潇水未曾清:流露出对春水清澈的期待与现实的失落。
- 孤城吹角寒猿应: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破屋寻碑野鼠惊:通过细节展现环境的荒凉。
- 天遣二人来远地:隐含着人与自然的契合与缘分。
- 要将新景就诗名:表达创作的愿望与对新景的赞美。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城吹角寒猿应,破屋寻碑野鼠惊”,形成生动的画面。
-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情情感相结合。
- 拟人:寒猿的应答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山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的敬畏,同时流露出诗人对生命与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中的孤寂与希望交织,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寺:象征着人文的厚重与历史的积淀。
- 险峰:代表着大自然的壮丽与险峻。
- 潇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孤城、寒猿:体现了孤独与自然的交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山寺”是诗人在哪里见过的? A. 画中
B. 书中
C. 梦中 -
“千古险峰长自直”中“险峰”指的是什么? A. 山的高耸
B. 大海的波涛
C. 古城的墙壁 -
诗人希望通过新景创作出什么? A. 画作
B. 诗歌
C. 小说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写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 《终南山》:表达了对山水的深切眷恋,并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歌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