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地歌》

时间: 2024-09-19 22:07:05

堂前种黄葵,百结种葵畔。

同地不同心,徒令永相见。

意思解释

同地歌

作者: 徐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堂前种黄葵,百结种葵畔。
同地不同心,徒令永相见。

白话文翻译:

在堂前种着黄葵,百结种在葵的旁边。
同样的地方却没有相同的心情,只是徒然让我们永远相见。

注释:

  • 黄葵: 一种植物,花色鲜艳,常在院前种植。
  • 百结: 可能指一种植物,或用以形容多种植物相伴而生。
  • 同地不同心: 同样的地方,却心意不合。
  • 徒令: 徒然,使得。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尽管身处同一环境,但心灵的距离却让人无法真正相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擅长词作,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及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个人遭遇情感困境时,可能是对某段关系的不满或失落。

诗歌鉴赏:

《同地歌》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中通过对“黄葵”和“百结”的描绘,表达了在同一个空间中,人与人之间却有着难以逾越的心灵距离。堂前的黄葵象征着表面的和谐与美好,而“同地不同心”则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关系的无奈,也流露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的最后一句“徒令永相见”更是点明了即使相见,也无法真正理解彼此的心意。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与情感的张力,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 第一句: “堂前种黄葵”,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给人一种生活的美好感受。
  • 第二句: “百结种葵畔”,进一步丰富了场景,同时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伴与依存。
  • 第三句: “同地不同心”是全诗的核心,直指人际关系中的隔阂,点明了虽身处同一处所,但心灵的距离依然存在。
  • 第四句: “徒令永相见”,表达了对这种距离的无奈与悲哀,尽管相见却无法体会彼此的真实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 “堂前”与“葵畔”,形成了优美的对仗。
  • 比喻: 黄葵与百结的种植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依赖和隔阂。
  • 反讽: 表面上相见,实际上却心灵相隔,形成强烈的反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际关系中情感隔阂的深刻思考,尽管在物理空间上在一起,但心灵上的距离却让彼此无法真正理解与相知,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与无奈。

意象分析:

  • 黄葵: 象征美好、生活的希望。
  • 百结: 代表多样的情感与关系。
  • 同地不同心: 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隔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 A. 黄葵
    • B. 玫瑰
    • C. 竹子
    • D. 柳树
  2. 诗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情感的孤独
    • C. 自然风光
    • D. 家庭团聚

答案:

  1. A. 黄葵
  2. B. 情感的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探讨孤独与相知的主题,但其表现手法更为豪放和浪漫,而徐照的《同地歌》则更为细腻和沉郁。两者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性,但风格各异,给人不同的思考与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徐照集》